2022年08月23日,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唐代学者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
处暑,七月中,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止也,本义是止息;暑,煮也,热如煮物。“处暑”即是“出暑”。暑天止息,至此而止矣,热气将尽,秋凉将至。
这一节气开始,南北两地的不同变得明显。因此,处暑也是养阴与祛湿,消暑与防燥,并存的多变季节。暑、湿、寒、燥,各居其位,不分主次,变幻不定……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这时大地五谷丰登,可供鹰捕食的鸟类和动物数量很多,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祭祀。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肃杀之气渐起,古人常在这一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天地肃杀之气,所以,秋天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自省收敛。
三候禾乃登
黍、稷、稻、粱等谷物成熟,五谷丰登,收获的时节到了。
起居养生
01
处暑后,地气阳热降于地下,天地阴阳开始转换,万物开始积蓄能量。人体阳气渐渐收敛,沉降,易秋乏,养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充足睡眠。
夏天都是“向外”的,秋天,则是收敛气机的。睡眠,是这个时候养气血最好的方式。既补偿了夏耗,又为冬天打好底子。
阴阳转换的时节,有的人可能很容易睡不好、睡不着,怎么办?脾肾阳虚,元气不足者这个时候可以泡泡脚,将气血引下去,有助于睡眠。
02
穿衣方面不漏腰不漏肚脐为宜,保护自己的丹田元阳之气。孩子则要开始更加注意保暖好三个部位:颈脖处、肚脐、足部。注意防范风寒之气从这些地方侵入孩子身体让孩子生病。
南方虽然仍是较热,但已经不适合再将空调开得太凉,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的人则不适合整夜开空调了。
03
我们还是建议,趁着秋高气爽的日子去登山吧。登山时,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空旷的地方,来做深呼吸。一呼一吸之间,吸入大自然的清气,排出肺内浊气及其他代谢产物,能够令肺部的弹性恢复,同时大大增加肺活量,可以帮助预防、缓解呼吸道系统疾病。
重视健脾
处暑节气,“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伏入土内也。”
气运从夏到秋转变所必经的阶段,而主管这一转变的,是中土之官——脾。
脾居中焦,能升降气机,不断将水谷精微输送至脏腑经络。
就像土地能生化万物、长养万物一样。
所以,在这季节转换时刻,照顾好脾的功能,五脏皆安,这段时间比较重要的运化水湿、宣降肺气、滋养五脏……它都会帮你做好。
如果经常有饱胀感、大便不成形、头发爱出油、汗脚、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说明是脾虚引起的湿气内停。饮食应注意不暴饮暴食,忌食生冷冰寒食物,多吃粳米、小米、山药、莲子、大枣等。
保持大便通畅。人体升降有序,体内垃圾邪气能够顺利排出,可极大避免湿邪对人体的影响。
脾肾阳虚者多艾灸中脘、脐、关元、足三里。
脾胃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的人群,肺金收降不利,予坤土建中疗法、脐贴、脐针等治疗,健运脾胃,助其右旋之力以化辛金,肺金降而化肾水。
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我们的气血都要靠脾胃才能得以化生。
现在的人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脾胃受伤的比比皆是,健脾已然成为一生的功课。
气虚质人群,因营卫失和,易出现咽喉干燥,饮水虽多,难化津液,于事无补;水能克火,寒水克之,饮水难散,易出现心膈痛疼、心悸心慌、脘腹冷痛等。阳虚质人群,容易中阳不运,致阴阳气不得顺接,睡眠质量差。故气虚、阳虚质人群宜补中气纳元气为主。
暑时节,湿热还会持续一小段时日。
阳虚夹湿或湿热体质容易出现皮肤湿疹、瘙痒、痘疮等问题。自立秋之后,肺气渐强。肺主皮毛,肺气强了,皮肤吸收营养能力强。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好好养好皮肤调理脾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饮食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以后,秋意渐浓,而恰逢这个时候已经出伏,滋阴补液好时机,水分不会被过热的“伏天”蒸发掉。
饮食宜适当多吃些滋阴多汁之品,如银耳、菠菜、西红柿、萝卜、芝麻、冬瓜、藕、瑶柱、梨、葡萄、桂圆、芒果、木瓜等。
此时华南地区秋雨较多,湿气仍然较重,还要多花一分心思照顾容易被湿邪困住的脾胃,一些健脾的食物很适合,如薏米、芡实、白扁豆、鸭肉、玉米、莲子、竹荪等。
少吃:油炸、烈酒、烧烤、咖喱、火锅、麻辣烫、膨化食品、大蒜、葱、姜、八角
另外,油炸、烈酒、烧烤之食生湿化热,咖喱、火锅、麻辣烫、膨化食品等因加入较多的调味料,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平时炒菜最好少放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味食品,不利于肺气收敛。
处暑时气易伤肺津,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
【花生】
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本草纲目》
【蜂蜜】
李时珍《木草纲目》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的功效,被誉为“百花之精”。
药膳推荐
沙参百合老鸭汤
材料:北沙参、麦冬各30克,老鸭肉400克,陈皮5克,生姜两片。
制法:以上食材洗净后一同入煲,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煲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润燥。适合皮肤及口鼻黏膜干燥、大便干结之人。
小米南瓜粥
材料:小米、南瓜适量
制法:南瓜去皮切块,小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0分钟。准备适量的水,大概500ml左右,倒入电饭锅中,下小米煮30分钟;煮小米时,用搅拌机将南瓜打成泥。30分钟后加入南瓜同煮,继续煮15分钟左右即可。
黄色属“土”,入脾,黄色食物最是养脾健胃。
功效:小米熬粥素有“代参汤”的美誉,旧时给病人、产妇吃的,补虚具有奇效,南瓜则补中益气。
还可根据适当地加入些其他的辅料。如:
玉米调和脾胃;大枣能够补血养气、调和五脏;百合补金气、润肺气。
经穴调护
处暑之后,阳气敛降,是万物蓄养强健之时。
艾灸足三里,以养脾气。
艾灸关元穴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艾灸大椎穴,可调理夏天遗留的“空调病”,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能升发一身之阳。
可按摩内关、公孙、太冲,合谷、舒畅气机,舒缓“秋郁”。
公孙、内关为上下配穴法,治疗两脉相和的部位病症,胃、心、胸部病症,取“公孙内关胃心胸”之意。太冲、合谷为四关穴,因其两穴位于手足相同的位置,就好像镇守边关的将士,故名四关,四穴合用叫“开四关”,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
动作调理
睡觉揉腋窝
我们睡觉(午觉、晚上)的时候,按揉腋窝左右各3-10分钟,不仅能够疏肝理气,还有降心火,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泡脚搓脚底
泡脚搓脚底,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收”的好方法,你用温水泡泡脚后,搓搓脚背、脚底板,整个过程身体发热即可!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22-08-22 17: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