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 文章数:(6972)
+关注本站 订阅号:106
    天机APP下载中心
熬药法

① 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②头煎:泡好的药放入锅中,保证水没过药面。然后大火煮开转小火,计时20分钟,启锅滤汁;

先煎药一般先煎20-30分钟,然后再将其余泡好的药倒入,如上法煎煮;后下药我习惯后下5分钟,也就是在启锅前的最后5分钟放入。

③ 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转文火计时20分钟,然后启锅滤汁;

④ 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玻璃内胆的保温瓶,每日分2次喝完。如果熬出的药量比较多,可以多分次喝完,一次不要喝撑。

注意事项:

水沸腾后,再开始计时。

用陶器煎煮,避免接触金属器物。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草木,金克木,金属器皿往往能改变草木药物的性质。而陶瓷器皿属土,土生万物。新买的陶器罐子,建议先用淘米水煮一次,一方面去污垢,另一方面也更耐用。

熬药的水量:根据药材的分量而定,只要保证每次煎出的药汁有200毫升左右即可(约一次性纸杯的量)。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熬药的时间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再加水以图补救,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总体来讲,药熬的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

煎药的次数: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如果内含龟板等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如果是用于皮肤病的内服药,第三煎的药液可以用来外洗。

有些特殊的病种所配的方剂,需要用上一剂药的第三煎药液代水来煎下一剂药。这就要遵医嘱而定。


特殊煎煮的药

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毒性大的药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

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然后在第二煎的时候,药渣一起煮即可。

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黄,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需要包煎的药:如滑石、米糠、旋复花、茅花、密蒙花、蒲黄、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跟群药一同浸泡。

需要冲服的药: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黄、冰片等。

需要烊兑的药物: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


服药的时间

服药时间,其实很好记,我们只要遵循一个原则:让药在病位上多停一会。

一般来说,如果病位在上部,宜于饭后服用,这样饭把药顶在上面;

病位在下部,宜于饭前服用,这样饭能把药很快往下压。

如果没有明显的病位,可在两顿饭之间服药。

有些方子比较特殊,比如鸡鸣散,要在早上鸡鸣时分服用,这就要具体遵医嘱而定。

其他情况


能不能用颗粒剂?

现在市场上有中药颗粒剂,是从药物中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将其冲服就可以了。方便是方便,但难以辨别质量好坏,难免良莠不齐。

如果实在没办法熬药,可以用颗粒剂暂时代替,但只要有时间和条件,还是用标准的中药饮片熬制更好。

可以让药房代煎吗?

现在多数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一般取药后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药液,每剂两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随时取用,非常方便。
但除非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熬。因为熬药的很多细节,药房“大锅饭”式代煎不一定给你细致操作。

当日药,当日服

不要喝隔夜药。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最好早上可以起早一点把药熬好,当天服用。

不宜加糖

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

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

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药渣的处理

传统民俗,药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对路”之意。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因为铸洛钟所用之铜是从西边的铜山采来的,两者之间仍有冥冥的联系,所以铜山崩时洛钟会有响动。

人喝下去的药液跟药渣本是一体,它们虽然分开但仍有联系。所以,不要把药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这样也会影响药效。这一条,虽无现代科学依据,但这是中医前传后教的东西。奉劝诸位,若有条件,还是遵循为妙。

这些就是迄今最全、最细、最正宗的煎服中药法则,完全依据传统中医的思路。当然,有的方药熬法比较别致,也有的医家对熬药另有要求,如果医生对熬药另有交代,还是要遵医嘱。
赞 1
用户96480071 等1人觉的很赞
 
 

最新评论

你需要登录入才可以回帖  登入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天机易学院
天机APP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