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面部望诊

1、病在心:两眉锁皱山根细,气色青黑暗三阳,心痛心忧愁郁际。 2、病在肝:两眼睛红颈筋粗,气色干燥金伤木,定然束怒气嘈嘈。 3、病在脾:满面青黄瘦不支,神衰唇白难运食,成湿成痰定必宜。 4、病在肺:颧红肺火颧黑寒,血咳吐血殊哮喘,寒热两关颧上看。 5、病在肾:耳黑额黑面乌暗,补水制火节欲心,眼睛昏暗房劳禁。 6、盅胀亡:山根低小面黑黄,纵有病人面略白,眼深鼻断象孤寒。 7、手足伤:山根一断气难扬,肾亏筋弱殊火烁,跌扑伤病鼻骨殃。 8、夹色病:两眼昏暗神不清,两眉粗压目蒙昧,夹色伤寒阳缩惊。 9、主长寒:面有垢神色暗黄,黑是寒兼黄是热,有痰宜辨眼睛黄。 10、主狂痰:眼突睛黄下白现,杀重性刚主狂颠,痰生肺火胸中战。 11、遗精症:皮色青黄色木荣,有时红艳如脂抹,相火虚痰亦泄精。 12、痛心病:头低眉皱山根青,兼印多纹抑郁重,精舍暗黑痛难胜。 13、火烁金:颧红血壮发须少,露筋露骨齿牙颓,定知火盛筋骨烧。 14、主长寒:须浓困口不分清,黑更须防餐饭少,老来噎食定优惊。 15、必吐血:山粗露骨瘦且小,面青骨赤血必防,纵然不吐疮衄照。 16、必痨症:面皮网鼓眼神急,人瘦气短性操兼,鼻剑背薄颐尖龈。 17、失血来:面皮背黄色不荣,须红须赤发早脱,此时失血乃成形。 18、热呕血:额黑耳暗面皮焦,唇裂紫黑验如此,面上无光定不调。 19、粪后红:年寿之间有暗乌,定然食燥则生血,痔血便血作常遭。 20、肾水亏:眼下阴阳有暗乌,必是少年多纵欲,眼深暗黑又干枯。 21、发哮喘:两颧暗黑多乌点,此是肺寒实无疑,唇黑兼之检自宜。 22、多衄血:鼻梁光焰似火形,疮疾须防前后见,荡疼疔疥一齐成。 23、多盗汗:面白唇青发淡黄,脾弱肝虚神不壮,总官壮胃补牌方。 24、手足震:皆因末指屈难仲,血不荣筋方有此,老来气疾占其身。 25、痰必多:眼下浮胞自带黄,肉胀痰凝气不运,乃从此位认真妆。 26、气不足:面皮淡白无荣色,或浮或肿或削瘦,总是气弱为真的。 27、多热病:面红发焦火生燥,唇烂口疮亦多逢,皮肤血热或兼到。 28、阴份亏:面青面黑皮干枯,唇黑肉削眼昏暗,定是阴虚命必无。 29、生瘰为:人瘦筋露面黑赤,发眉暗浊山根小,肝郁或形身病的。 30、阳不起:满面暗黑如烟蔽,三阳枯陷眼无光,综是阳缩肾病发。 31、身将死:命门口汞井窀乌,两目直视无转侧,应知不久即呜呼。 32、死复生:满身病重眼神清,观视玲珑一点照,三阳远透耳光荣。 33、身将病:山根乌暗身灾现,倘有鸟鹊集大庭,准头暗黑命将遗。 34、经不调:眉毛纷乱认其端,束热定然颧额赤,虚寒唇白面青凝。 35、遗白带:黄白无光面是真,或成崩漏皆无肉,浮气虚痨则赢身。 36、小儿多惊险:耳根青暗头筋现,两耳不重失气形,无风波浪急如箭。 37.多疮疥:头骨过重肉不称,阳为头骨火必多,疮疥依然生列宿。 2023-08-28 | 一代一路

治疗眩晕的专方

江尔逊老中医论治眩晕的独到经验,拟诊为脾肾亏虚,风火痰上扰,试投“柴陈泽泻汤”加味:柴胡10g,黄芩6g,法夏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3g,白术10g,泽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天麻10g(轧细吞服),生姜10g,白芍12g,生牡蛎30g。主治眩晕。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有的是缠绵痼疾,根治不易。历代医家论治眩晕,有“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学说,虽各具道理,终是一隅之见。 中医认为眩晕的基本病机为风、火、痰、虚综合为患,治疗大法为祛风、清火、豁痰、补虚面面俱到。 江老自拟专方:柴陈泽泻汤。 此方实为小柴胡汤、二陈汤、泽泻汤、六君子汤之合方。 其中,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二陈汤化痰降;泽泻汤涤饮利水。 方中尚寓有小半夏加茯苓汤,亦可降逆化痰,涤饮止呕;又寓有六君子汤,运脾和胃以治本。 加天麻、钩藤、菊花者,旨在柔润以熄肝风。 据大量临床病案验证,此方一般仅服2~4剂,多能迅速息止眩晕之急性发作,可为高效验方。 2 案例:患者,女,42岁。患眩晕症10余年,常因受凉、劳累、生气、失眠而发病,发时时感觉天旋地转,目不敢睁,伴耳鸣、耳闭、恶心,甚则呕吐。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发作时中西药杂用,迁延7天以上才能逐渐缓解。长则半年,短则1个月,必发无疑,右耳听力大减。 5年前用江老自拟方“柴陈泽泻汤”:柴胡、黄芩、法夏、党参、白术、泽泻、茯苓、陈皮、天麻、钩藤、菊花、生姜、大枣。 仅服2剂,眩晕即止,诸症消失。患者大喜,乃索要处方,并预购药物以备急需。以后每次发病,急服此方2~3剂,不用任何西药,多能迅速息止眩晕。未发病时,遵医嘱常服香砂六君子丸、逍遥丸等。 临证多年,用过很多方子均是不惬意,于是一直留意老中医的经验,后终于得到余国俊先生传授其老师的治疗眩晕的高效验方——柴陈泽泻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斐然,确实是一首好方。我自学之后,运用此方,治疗眩晕如鱼得水,现也成了我的专方之一。 3 验案:乔某某,男,80岁。最近因眩晕不止,两次住院治疗,怀疑高血压,脑梗,经西医治疗一段时间,眩晕略为减轻,仍然走路天旋地转,欲扑地。无奈,慕名从河南来陕西求治于中医。 刻诊:人高魁梧,面黄,不能走动,一动就晕,欲栽倒。血压略高,该年令亦属正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有力,尺略显不足,饮食二便尚可,腰时有酸痛。辨为阳虚水泛,少阳郁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西医似美尼尔综合症。 处方:柴陈泽泻汤合真武汤。柴胡10g,黄芩10g,法夏30g,党参15g,甘草5g,大枣10g,生姜10g,陈皮10g,茯苓50g,苍术15g,泽泻70g,天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30g,制附子10g,白芍15g。7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眩晕基本止住,病人很是高兴,直赞中医好。效不更方,因有轻微耳聋,上方去附子、白芍加三甲,又7剂痊愈。 2023-08-28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处暑|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饮食注意事项 1、吃蜜不吃姜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 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古时也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早上喝些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在立秋后尤其适合,是当季美容养颜、润肠排便的简便良方。 除蜂蜜外,也可多进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肌肤失去光泽、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得到缓解。 2、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老人、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吃坏肚子。秋季“天人相应”继之会出现“秋燥”征象,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痒、大便秘结等。 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 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桃子性温,适合大多数人食用,能够滋养身体,同时桃子中又含有非常多的胶质,能够帮助吸收人体肠道的水分,清除肠道内的垃圾,所以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产生。 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3、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 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食谱推荐 1、银百秋梨羹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2、百合莲子汤 材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本品有安神养心、健脾和胃的功效。 3、百合脯 材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匙。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本品有清肺、润燥、生津的功效。 23日乃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正处于北方所说的“秋老虎”时期,此时正处夏秋相交之时,天气非常炎热,下雨也只能缓解一时的燥热。 4、冬瓜甜汤 功效:该汤很适合小孩以及喉咙痛或者睡不好的人。 材料:冬瓜500g,荷叶15g,蝉蜕15g,灯芯花8扎,生薏仁12g,生姜3片。 做法:冬瓜去皮切块;荷叶、蝉蜕、灯心花、生薏仁洗净;把食材放入瓮中,加水2000毫升(约8碗水),煲40分钟到1个小时,下点红糖即可。 饮食禁忌 1、忌暴饮暴食 中医认为,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期,气温由热向寒转变,养生也应从“养阳”转向“养阴”。此时人们要保持健康,饮食应有所禁忌,不可胡吃海喝。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 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忌辛辣生冷 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 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另外,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忌吃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 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秋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4、忌盲目控制饮食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为了控制体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这种做法不可取。无论任何季节,忽视主食进行减肥的行为都极其不当。 起居小常识 1、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可在床头摆放散发香气的水果,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2、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2023-08-23 | 星座优享

为什么有的人会越睡越累?

有的人明明夜间睡眠时间已经不短,但第二天起床后却仍然觉得很累,像刚刚干完重活一样。这种越睡越疲惫的情况往往预示着身体存在健康隐患。 睡眠之机理 人体摄入饮食以后,变成营卫两种营养物质,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为阴,卫为阳。营行脉中,贯穿五脏六腑,并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行脉外,其性刚悍,温煦肌表,防御外邪。 《灵枢·口问》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卫气在外,表现为人的精神饱满,乐观开朗,活动自如,抗病能力强。正常状态下,黎明以后,自然界阳气生长,人就应该自然醒来,醒后周身轻松,意志踌躇,能量满满。经过一天的工作劳动,阳气渐虚,慢慢感觉到疲劳,晚上就会自然入睡。《黄帝内经》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如果卫气虚弱,阳气不足,则白天萎靡不振,周身疲惫。但是阳气的生长依赖于夜间营气的滋养,所谓“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营卫相贯,互相滋生,一个人阳气旺盛来源于营阴充足。在营阴不足或五脏藏精不足的情况下,卫气夜行于阴时,得不到充足的滋养,第二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精神。 睡眠有要义 养阴补血夜晚,主气机向内收敛,向下沉降,将内收之阳气转化成五脏所藏之阴精营血。夜晚安眠有利于五脏六腑的自我修复,故而可以缓解疲劳,促进生长发育,还能美容养颜,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不良的睡眠习惯将对健康造成隐患,轻则阴虚内热,面黄色斑;重则脏腑无以化源,日渐衰竭。 涵养阳气夜间阴血充足,五脏得到滋养和休息,化生出源源不断的气血,则第二日阳气盛,自然苏醒,精力充沛,面色荣光。五脏藏精,还有助于涵养五志,保持心理健康,喜怒哀乐能够发而皆中节。 越睡越累的原因 胃气虚胃主腐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也是营卫之气的来源,和睡眠功能密切相关。中医养生学指出:“不以脾胃热冷物,不以脾胃软硬物,不以脾胃熟生物。”如果一个胃气虚弱的人,晚餐又食用生冷油腻坚硬之物,则胃整夜都不得休息,第二天身体会感觉更加疲惫。如果有胃胀、胃痛、嗳气、口臭、多梦等情况,就属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第二日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头晕脑胀,心慌气短等。 心脉瘀阻心藏神,又主行血。心神的安宁依赖于血脉的通畅。如果阴虚血瘀、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浊阻络等情况导致血脉不通畅,心行血的压力就很大,导致心气疲惫。心血瘀阻会导致出现血压升高、心悸、打鼾、胸口如压重物、唇舌发紫、幻觉等情况。 另外,睡卧时床垫太硬,枕头过高,筋骨得不到放松;或者床垫太软,覆被过厚,脏腑受到挤压,也会影响气血流通。第二天也会感觉胸憋气短,项僵腰痛,起床困难,或者精神不振,脑力不济。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枕头过高、被褥过厚、床垫过硬或过软、俯卧睡觉等情况。 肝血虚肝为罢极之本。肝藏血不足时,会魂不守舍,表现为睡眠时乱梦纷纭,筋惕肉瞤。第二日也是心情低落,消极懈怠。春困者,大都是肝血不足,不耐少阳升发所致。如果有心情压抑、脾气暴躁、头发陡然增白、爪甲色淡、目暗昏花、关节僵硬、皮肤粗糙,女性月经量少等情况,多属于肝血虚。建议加强运动,特别是早晨的舒展运动,有助于生发阳气,帮助生血。切忌整日躺着不动。还可以服用灵芝、当归、枸杞、酸枣仁等药物,补血养肝,祛邪安魂。 肾之不足肾藏精,主惊恐,肾虚之人常常在睡梦中出现惊恐的场面,惊醒后易失眠到天亮。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血亏虚,导致人整日困乏。出现这种情况提示肾精亏虚,应补肾填精。 《黄帝内经》曰“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如果有畏寒怕冷、小便淋漓,第二日腰痛如板,时时欲睡等情况,属于肾阳虚。如果夜间燥热不安、口干舌燥、腰膝疼痛、关节弹响,一般属于肾阴虚。 肺气虚肺藏魄。肺虚则魄虚,胸满失志,睡卧覆首,睡不安稳。《黄帝内经》有言:“肺气盛(指肺正气虚邪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肺主气,补肺可从补气的角度入手,日常可服人参、黄芪、五味子等代茶饮。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8-22 | 周公易梦

千古奇书《渊海子平》五运六气——天人合一的另一种诠释

“五运”,指宇宙天体,特别是五大行星相对地球做周期性运动导致对大气所发生的周期性的影响,中医中将其记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为五运在气象上的表现。 一、“五运六气”源自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思想 中医学将人的生命体等同于自然界,这样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变化就会对应到人的身体及五脏支之中。具体天人相应的方式是通过天干地支推演而来。“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 《黄帝内经》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中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中医是将五行与干支相结合,判断其阴阳属性,并归之于经络之中。 《黄帝内经》采用干支格局推演六十甲子年的气运变化。 《天元纪大论》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名,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这里说,天气的变化呈现出六年的周期,地的变化则以五年为周期,二者回合周期是30年,60年则是完整周期。 明代杰出医学家张景岳称:“天以六期为备,地以五岁为周,周余一气,终而复会,如五个六,三十岁也,六十五,亦三十岁也,故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也。”七百二十气,即七百二十个节气,恰为三十年,为天气六年和地气五年的最小公倍数。但周期太小则过密,周期太大则恐疏,于是与甲子相配,则翻一倍为六十年,如此周期既有变化弹性,又不至于过于疏漏。 “五运六气”对应天文星辰与“天地之门户” 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十干纪运还有一段与天文学相关的内容:“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鈐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于天地之门户也。夫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太始天元册》中记载,丹天(赤色火)的气象经过牛宿、女宿及西北方的戊分(奎宿、壁宿);黅天(黄色土)的气象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己分(角宿、轸宿);苍天(青色木)的气象经过危宿、室宿与柳宿、鬼宿之间。 所谓戊分,即奎宿、壁宿所在的方位。己分就是角宿、轸宿所在的方位,是天地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是自然规律的所在。 “天地之门户” 当太阳视运动到奎宿、壁宿之间时,正是由春天进入夏天的时候,夏天为阳中之阳,此处为天门;当太阳视运动到角宿、轸宿之间时,正是由秋天转入冬天的时候,冬天为阴中之阴,此处为地户。所以古人称奎、壁、角、轸为天地之门户。 宋代医家刘温舒根据《黄帝内经》中对天干五运的描述,在其所著的《素问运气论奥》中绘制了著名“五气经天图”,如下: 此图从内到外分共由四层,最里一层是五气经天示意图,丹天、黅天、苍天、素天、玄天指红色、黄色、青色、白色、黑色五种气,分别代表火、土、木、金、 水五行之气; 第二层是二十八宿,用来标记日月五星运动位置。 第三层是天干、地支、八卦层。 最外层是标注的东、南、西、北四方位,并对应第二层将二十八宿划分为四组。 即角、亢、氐、房、心、尾、箕属东方苍龙; 井、鬼、柳、星、张、翼、轸属南方朱雀; 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属西方白虎; 斗、牛、女、虚、危、室、壁属北方玄武。 五运六气 上古时期,古人观察的五天之气 丹天之气贯穿于牛宿、女宿,奎宿、壁宿之间,即癸、 戊之位,所以戊癸主火运,即戊癸合化火; 黅天之气贯穿于心宿、尾宿,角宿、 轸宿追案,即甲、己之位,所以甲己主土运,即甲己合化土; 苍天之气贯穿于危宿、室宿,柳宿、鬼宿之间,即壬、丁之位,所以丁壬主木运,即丁壬合化木; 素天之气贯穿于亢宿、氐宿,昴宿、毕宿之间,即乙、庚之位,所以乙庚主金运,即乙庚合化金; 玄天之气贯穿于张宿、翼宿,娄宿、胃宿,即丙、辛之位,所以丙辛主水运,即丙辛合化水。 五气经天图所描述,就是“天干五合”的本源与机制原理 。 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人将宇宙天体运动及自然变化规律对应到人体上的天人相应的具体体现,构建起宇宙本源与生命机理的联系,揭示自然规律与生命变化的关系。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从生命学角度反观宇宙自然,进而优化阴阳五行思想理论体现的通道。 “五运六气”学说开拓疾病预测新思路 “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以天干地支组合的六十甲子,以天干纪运,以地支纪气的方式推算运和气的旺衰,预测气候的变化。试图建一套天时与疾病发生的联系的规律,并以此为据对即将发生的疾病做好防范与准备。这套演算系统与命理学用四柱干支求测有颇多相似之处,至少在天干地支的正五行与合化冲害关系上是一致的。 命理学和中医学本同源,然而两个学科又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出发点。运气学说是以年运为主要测算对象,以自然现象及社会群体为求测结果;命理学则是对个人的,以个人的出生信息推测其个人的疾病预测。 命理学自宋明发展至今,虽古代人对命理学的主要诉求是求官、求财,但现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养生的需求日益旺盛。命理学者、中医学者试图将命理学与中医学都在进行康与疾病预测领域的探索。如有的学者通过中医体制检测报告与检测者禄命结果的信息进行计量分析,试图寻找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并获得了一些成果。 命理学对于疾病预测的功能所能服务的人群范围小,但若借助中医学的“气运”学发展,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这一结合的未来趋势必引领出新的医养概念。 2023-08-21 | 一代一路

生姜泻心汤

【方剂组成】生姜12 克,炙甘草10 克,人参10 克,干姜3 克,黄芩10 克,半夏12 克,黄连3 克,大枣4 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减干姜量,而加大量生姜,故治半夏泻心汤证寒饮较重,呕逆下利较甚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57 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注解:伤寒经过发汗汗出后,伤寒证已解,但又发作胃中不和的证候。噫气即暖气。食臭即伤食的酸臭味,干噫食臭,即所谓消化不良,吞酸嘈杂的意思。胁下有水气,即胃中有水气。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与前甘草泻心汤的为证同,此宜生姜泻心汤主之。按:人有宿痰,常由新病而诱发,本条所述胃中不和,并不是药有所误,亦是早有的宿病,因新感后又复发作也。又由于本条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的说明,则本方有用于胃下垂、胃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等疾患的机会甚明,并由于腹中雷鸣下利的说明,更可知亦有应用于胃肠炎机会。总之,一般胃肠疾病,现以上三方证者很多,依证选用之均有良效。【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噫隐食臭、肠鸣下利者。【验案】彭某,女性,30 岁,病历号31221,1965 年8 月26 日初诊。因吃葡萄而患腹泄已三天,每日三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暖气,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暖气,纳差等症,与生姜泻心汤;生姜12 克,干姜3 克,炙甘草10 克,党参10 克,半夏12 克,黄芩10 克,黄连10 克,大枣4 枚结果:上药服一剂,腹泄,腹疼止,服三剂诸证好转。 2023-08-15 | 一代一路

中医方剂最常用的5种疏肝方

一、 四逆散 【来源】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肝脾气郁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肋间神经痛等属于肝郁脾滞者。 【方解】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舒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临证发挥】陈老临证中善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临床常用治疗肝胃不和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来。 临证中,陈老喜欢加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制酸止痛,疼痛严重时加延胡索、香附、乌药、川楝子等行气活血止痛。因四逆散中有芍药、甘草,芍药味酸,甘草味甘,酸甘相合既可化阴又可止痛,此即仲景之芍药甘草汤,对缓解平滑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胆囊炎患者,陈老喜用此方加金钱草、川楝子、乌药、丹参、香附等,可利胆行气、活血止痛。胆囊结石者加鸡内金、广金钱草、海金沙、川楝子、郁金、延胡索等利胆排石。 二、 柴胡疏肝散 【来源】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 【组成】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适,喜太息,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方解】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临证发挥】临证见有肝胃不和之胃痛,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效果尤佳。另外,对肝气郁滞之胸痹、胁痛,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效果显著;对妇人之乳腺增生、月经前期乳房胀痛之症,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丸加减,功效倍增。 三、 逍遥散 【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煨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散肝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 本方加牡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以牡丹皮能入肝胆血分,以清泻其火邪;山栀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 【临证发挥】陈老认为,逍遥散及丹栀逍遥散不仅适用于妇人,男子如果遇到肝郁血虚之证,亦可运用。另外,采用逍遥散及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肝郁化火之不寐及乳腺增生、甲亢、月经不调等疾病效果显著。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四、 一贯煎 【来源】清代魏玉璜《柳州医话》。 【组成】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症见胸脘胁痛,泛吐酸水,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并治疝气瘕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 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肝木条达之性,该药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达,胸脘胁痛等症得以解除。 【临证发挥】陈老认为,一贯煎与逍遥散都有疏肝理气作用,均可治疗肝郁不舒所致之胁痛。不同的是,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所致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症。 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的胁痛,并见吞酸吐苦等。陈老在临证中,对于乙肝之肝肾阴虚胁下隐痛,遇劳即发者,多采用逍遥散加味;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者,宜采用一贯煎加味。 五、 杞菊地黄丸 【来源】清代董西园《医级宝鉴》。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白菊花。 【功效】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亏证。症见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现代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阴虚者。 【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诸药合用,具有补益肝肾之阴、清肝明目之效。 2023-08-15 | 雨后初晴

半夏泻心汤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黄芩10 克,干姜10 克,炙甘草10 克,人参10 克,黄连3 克,大枣4 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半夏、干姜驱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痞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的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草枣,此为呕而肠鸣、心下痞硬的主治方。【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49 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0 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注解:水因热激故呕而肠鸣;胃虚邪凑故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主之。【辨证要点】上热下寒因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验案】程某,女性,33 岁,病历号37488,1967 年3 月7 日初诊。原有肝炎,近一月来恶心纳差,心下痞满,腹鸣便溏,舌糜且痛,苔黄,脉细弱。证属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半夏12 克,党参10 克,黄芩10 克,黄连6 克,干姜10 克,大枣4 枚,炙甘草6 克,生石膏45 克结果:药服三剂证愈。 2023-08-13 | 一代一路

平消瘢痕疙瘩汤

平消瘢痕疙瘩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牡蛎30g,夏枯草20g,象贝20g,玄参20g,威灵仙20g,天花粉20g,半枝莲20g,三棱10g,桃仁10g,红花10,赤芍10g,炒谷芽10g,甘草5g。 【功效】活血散瘀,软坚消结 【主治】瘢痕疙瘩,属气血凝滞不散者。症见由于皮肤外伤、烧伤及皮肤感染化脓治愈后或手术后受损部形成高出皮面,触之坚实,颜色嫩红或深红的瘢痕疙瘩,表面可见毛细血管像树枝一样分布,有的向外伸出如蟹足状分布,局部微痒或奇痒、刺痛,阴雨天加重。 【用法】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每日1剂。夏秋季可取头汁适量浸透纱布外敷局部,1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方解】方中红花、赤芍、三棱、桃仁通经活血,散瘀止痛,破血行气,兼疏肤腠之瘀;夏枯草、象贝清郁热、消痞结;牡蛎、玄参软坚散结化瘀,其中玄参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威灵仙、天花粉通经达络,消肿解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消瘤,消炎止痛;佐以甘草、谷芽补虚解毒,健脾和中,以防祛邪伤正之弊。 【加减】根据瘢痕疙瘩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加入相应的引经药。如头面部加白蒺藜6g;肩、上肢加桑枝20g;胸胁部加青皮6g,柴胡6g;腹部加香附或乌药10g。 【点评】本病为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物,属皮肤肿瘤之类,类似中医文献中的“肉龟疮”,是临床上较顽固的疑难病症。本方具攻补兼施,祛邪扶正等特点,依据中医外病内治原理,运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草药治疗,使气血畅行,血瘀得化,壅聚之物消散。同时,可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使异常增生的瘢痕疙瘩逐渐软化、缩小,甚至消失。 【验案】刘某,女,36岁,1991年12月15日初诊。于1983年3月,因胸部(相当于膻中穴)皮肤表面有一如指甲大小红色疙瘩,微痒疼痛。曾在南京某医院手术,术后照光6次。约40天又长如手术切口大的疙瘩约5cm。1983年底至1991年1月先后在多家医院肿瘤科诊治无效,于1991年12月来诊时,胸部瘢痕疙瘩已有约6cmx7cm大小,局部灼热作痒,阵发刺痛,伴心烦失眠,溲黄便干,舌胖苔淡黄腻,脉细弦略数。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平消瘢痕疙瘩汤加青皮6g,柴胡6g,水煎服,每日1剂。服10剂后瘢痕表面皮肤变软,范围逐渐缩小,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继服10余剂告愈,于1992年5月10日,因胰腺炎来诊时,胸部瘢痕已平。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023-08-11 | 一代一路

《易经》六十四卦和基因

我们知道生命有一串密码--DNA这 一 生 命 基 本 遗 传 物 质 是 一 种 双 螺 旋 线 的 结 构 形 式 , 而 这 种 双 螺 旋 的 结 构 形 式 竟 然 与 人 类 始 祖 形 象 —— “ 伏 羲 女 娲 交 尾 图 ” 惊 人 的 一 致  。 1973 年 法 国 学 者 M · 申 伯 格 出 版 了 《 生 命 的 秘 金 钥 匙 : 宇 宙 公 式 、 易 经 和 遗 传 密 码 》 , 首 次 阐 明瞭 64 个 生 物 遗 传 密 码 与 《 易 经 》 六 十 四 卦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 由 DNA 三 联 体 组 成 6 4 个 排 列 顺序 , 64 个 密 码 惊 奇 地 与 《 周 易 》 六 十 四 卦 相 吻 合 , 其 中 硷 基 A 腺 嘌 呤 对 应 于 少 阳 , G 鸟 嘌 呤 对 应 于 太 阳 , C 胞 嘧 啶 对 应 于 太 阴 , U/T 尿 嘧 啶 对 应 于 少 阴 。 1988 年 杨 雨 善 提 出了 《 通 用 》 密码 子 八 卦 图 , 以 阳 爻 代 表 强 型 核 甘 C 和 G , 阴 爻 代 表 弱 型 核 甘 U 和 A , 64 个 密 码 子 正 好 平 均 分成 8 组 , 与 中 国 古 代 《 易 经 》 八 卦 相 吻 合 。 1990 年 日 本 学 者 间 中 喜 雄 将 嘌 呤 类 假 定 为 阴 ( A 和 G 太 阴 、 少 阴 ) , 嘧 啶 类 假 定 为 阳 ( T 和 C 太 阳 、 少 阳 ) , 应 用 到 遗 传 密 码 表 中 解 读 易 学 , 结 果 表 示 氨 基 酸 的 三联 体 惊 人 地 与 “ 易 经 八 卦 ” 相 对 应 。 2002 年 高 德 按 徐 宏 达 的 研 究 方 法 重 新 排 列 六 十 四 卦 序 列 与 64 个 遗 传 密 码 一一 对 应 , 并 按 照 六 十 四 卦 秩 序 演 变 规 律 作 五 种 发 展 形 态 排 列 组 合 图 , 让六十四卦 在 循环往 复 过 程中, 其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的栏列 。 谢 文纬 在 2006 年 发 表 两 部 天 书 的 对 话 《 易 经 与 DNA 》 一 书 , 六 十 四 卦 之 间 的 相 生 、 相 剋 、 相 合 关 系 以 及 64 个 遗 传 密码之 间 的 相 促 、 相 式, 反义 关系 。 《 周 易 》 的 内 涵 “ 其 小 无 内 兮 , 其 大 无 垠 ” , 与 小 至 生 物 遗 传 密 码 规 律 、 人 体 疾 病 发 生 规 律 和 大 至 天 体 运 行 的 宇 宙 变 化 , 竟 在 数 千 年 后 得 到 证 实 有 相 同 之 处 。 以 说, 现 代 尖 端技术 与 古 人 的 八 卦 有 著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这 就 不 能 不 使 人 感 到 神 秘和震 惊 。 2023-08-10 | 天机说事

口腔溃疡那么烦,4个秘方来应对!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溃疡性口腔炎,是指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病。本病以口腔黏膜充血发红,发生浅表溃疡,溃疡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数目不一,其色灰白或微黄,经常反复发作为特征。 发病时有剧烈的烧灼感,咀嚼或遇辣刺激更甚,进食困难,大便干结或变稀,头痛发热。病程一般在7~10天左右,但经常反复发作,重则此起彼伏,可长达数月或数年。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各种人群。本病属中医学“口疮”范畴。 多与火热上熏、虚火上炎、湿热上蒸、气血亏损、火毒结困等有关,常由热邪外侵,脏腑蕴热,或脏腑虚损所引起。 口腔溃疡一旦招惹上它,能有多烦人?吃饭只能清淡,火锅全都靠边站;口渴只能喝白水,啤酒饮料不敢入嘴;想要来个亲吻,却张不开嘴! 这样的口腔溃疡,难道还不令人烦恼吗?别看口腔溃疡那么点事儿,招惹上它还真是让人不得安宁,怎么办呢?有4个妙方,分享与您! 1.锡类散 配方:象牙屑9g,珍珠9g,青黛(水飞)3.6g,冰片0.18g,壁钱40个,西牛黄0.3g,人指甲0.3g。 制法:各研极细末,混匀装瓶。 功效主治:祛腐生新。主治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等。 用法:用吹药器喷入患处,每日2~3次。 2.细辛敷脐粉  配方:细辛100g。 制法:研成极细粉,装瓶备用。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用法:取药粉10g,蜂蜜调糊状,涂于7cm×7cm纱布上敷脐,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1周为1个疗程。 3.口腔溃疡散  配方:儿茶10g,大黄5g,冰片2g。 制法:各研细末混匀装瓶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敛疮。主治口腔溃疡病。 用法:将药末撒在溃疡面上,每日2~3次,10天为1个疗程。 4.口腔溃疡药膜  配方:硼砂、冰片、朱砂、寒水石、儿茶、白及胶、甘油。 制法:中成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唇炎、口腔炎等。 用法:贴敷口腔内病损处,每日4~5次,10天为1个疗程。 学习更多中医实用秘方,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2023-08-08 | 井冽寒泉

五十个常用方(24):胶艾汤

【方剂组成】川芎、阿胶,甘草各6 克,艾叶、当归各10 克,芍药12 克,干地黄18 克【用法】以水五杯,清酒(或黄酒)三杯合煮,取三杯,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杯,不差,更作。不能饮酒水煎亦可。【方解】生地、阿胶、艾叶协力以止血,当归、川芎、芍药、甘草调血脉而治腹痛,故此治失血证腹中痛而有脱血的虚候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第4 条: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注解:妇人漏下,即子宫出血,半产即流产。妇人有漏下者,有因半产续下血不绝者,亦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是子宫有瘀血的阻碍,故谓为胞阻,此均宜芍归胶艾汤主之。按: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述妇人诸病,凡诸失血,属虚而腹中痛者,不问男女均可用之。又芎归地芍四味,后世名之为四物汤,谓为补血的要药。芍药除血□而主腹痛,已屡言之,至于当归、川芎、生地,均不外是强壮性的祛痛药。不过芎归性温宜虚于寒,生地性寒宜于虚热。补虚定痛则芎□较逊于当归,行瘀开郁则当归稍次于川芎。生地除烦热,并有止血的特能。此三药的性能概要区分,于具体的应用可详参以下诸方。【辨证要点】诸失血症属虚证而见腹中痛者。【验案】宋某,女性,17 岁,某医院会诊病例,病历号114533,1982 年10 月11 日会诊。患者出生时即有唇、裂,2 岁时将唇裂缝合。因有“先天性肝糖元累积症”、GPT 经常高,一直未进行裂缝合,直至上月经内科多方检查,认为可以手术,方于9 月25 日全麻下进行了裂修复术(兰氏+咽后壁瓣),术中输少量血,手术顺利。术后第一、二天除低热(37.5)外无不良反应,但于第三天伤口开始渗血,用碘条填塞无效。继止血敏,Vc、Vk、6 一氨基乙酸、抗血纤溶芳酸等皆无效。又服益气止血中药数剂也无效。因失血过多,不得不输新鲜血液维持生命。第一、二天尚能维持24 小时,但自第三天起,仅能维持12 小时,因此每天输血,至今输血已逾3000 毫升,故请紧急会诊。会诊时实验室检查所见:GPT111 单位,血红蛋白9.4 克,白血球总数10400,血小板126000,血钾4.l,血钠140,血氨100,出血时间1 分,凝血时间1 分,凝血象检查:复钙时间2 分(对照2 分30 秒),凝血酶元时间15 秒(对照14.5 秒),第v 因子19 秒(对照21 秒),第因子19.5 秒(对照2O.5 秒),凝血酶凝固试验21 秒(对照18 秒),血清剩余凝血3 小时22 秒,第因子不少。会诊时症状:神识尚清,但目喜闭合而不愿看人,烦躁汗出,面色苍白,双鼻孔见黑紫血块,口干思饮,常有饥饿感而思食(因伤口渗血未敢让其进食),大便溏稀而色黑,一日一行,舌质红无苔而见血染,脉细滑数。证属血虚热扰,急宜清热止血而兼补虚育阴之治,方用芎归胶艾汤加减:生地30 克,当归10 克,川芎10 克,阿胶10 克,艾叶10 克,党参10 克,白芍10 克,炙甘草10 克,生石膏50 克,白术6 克结果:服药一剂血即止,第二天进流食,停止输血。第三天因感食欲较差,而改生地为15 克,加生地炭15 克,继服三剂,食欲如常,停止输液。至10 月18 日复诊时,面色红润,两眼睁睁有神,除稍有汗出外,别无不适,继服二剂痊愈出院。 2023-08-08 | 一代一路

天机话立秋|立秋饮食养生和穴位养生大全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立秋的饮食讲究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可收敛肺气。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3、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4、暂时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类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5、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立秋润燥靓汤 1、沙参麦冬汤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材料: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瘦猪肉500克。 制法:将北沙参、麦冬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2、莲子百合木瓜汤 养心补脾、健胃润肺 材料:莲子50克,百合30克,木瓜、牛奶适量,冰糖少许。 制法:莲子泡发,银耳泡发撕小块。将莲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再用文火煮半小时,放入牛奶和木瓜,最后放入百合、冰糖。 3、霸王花猪骨汤 清热润肺,除痰止咳 材料:干霸王花,猪骨、蜜枣。 制法:把干霸王花用清水浸泡15分钟。将猪骨洗净后焯水,捞出沥干水分。将猪骨、霸王花、蜜枣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改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立秋穴位养生 我们人体自带很多有功效的穴位,可以清火、排毒、消气、消炎。没事的时候按一按,既简单又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1、关冲穴 如果感觉眼屎多,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按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具体位置:关冲穴位于无名指尺侧指甲根旁0.1寸处。 2、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它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泻胃火。 具体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劳宫穴 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此类人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 具体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 4、行间穴 由肝气郁滞引起的心情烦闷、抑郁、月经不调、痛经等,都可以刺激行间穴,长期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位置: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靠近足背的红白肉相交处,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于解除肝气郁滞。 5、太冲穴 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具体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 6、液门穴 液门穴因有降浊升清、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常被称为人体随身携带的“牛黄解毒片”。 具体位置:它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 7、照海穴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按揉照海穴,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 具体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8、合谷穴 经常按压合谷穴,能够使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的疾患减轻或消除,实现排出体内堆积毒素的目的。 具体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的位置。 9、天枢穴 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穴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 具体位置:在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立秋最佳养生方法 1、调情志 古人素有“伤秋”之情感,由于节气的关系,秋季很容易引发人们失落的情绪、使人颓废、甚至会有“伤秋”之情怀“秋雨晴时泪不晴”自寻烦恼,自找痛苦之恨。或由于压力大,对周围的事感到不满、缅怀失去的亲人等等。 此时最为重要的就要注意调情志,要让自己凡事多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应该让自己往积极的一面想。比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季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畅谈人生,或者选择秋游、踏青的方式都有助于缓解自身的压力。 古人云秋季难免悲从心头来,而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建议个人要多注意调节志,注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2、补水 秋季,气候干燥,因此特别要注意合理的补充水份,补充水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给肌肤补充水份,避免肌肤因为失水过多而引起皮肤龟裂、皮肤过于干燥等,建议根据个人的肤质合理的选择护肤水,保湿霜。 二是要注意给身体补水,秋季建议日常一定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要养成喝水的习惯,避免等渴了再喝,要时不时的补充水份。 建议一日三餐之间最好补充800毫升的水份。特别是在体力劳动、体育运动之后,更要特别注意补充水份。一般建议以温开水为宜,其次可适当喝些茶水如金银花、菊花花等都有助于清热降火气。 3、饮食 一般认为在经过了炎热的夏季之后,秋季人的脾胃功能会变差,此时如果再不注意科学的饮食方式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脾胃失和,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 因此秋季一定要特别注意科学的饮食方式,要特别注意六大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要适当的多补充蛋白质、钙质,可以多喝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粥品,如莲子粥、百合粥等等。 另外建议秋季适当多吃大蒜、葡萄等应季食物,多吃 黑木耳、猪血等有助于排毒的食物等等。 4、睡眠 秋季要特别注意收阳气、护阴精。最好是可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另外建议在睡眠中,还要特别注意盖好被子,注意窗户的通风情况,避免受凉。另外从养生的角度上说,秋季还要特别注意控制性生活,要适当减少性生活的次数。 5、常起居 秋季早晚的温差很大,在这一冷一热之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感冒,特别是对于一些抵抗力的感觉,更容易引起感冒,而秋季感冒多会对肺部,呼吸道造成损伤。因此秋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要注意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 6、适当运动 秋季运动注意控制运动的量。切记选择运动强度过大的运动项目,一般建议多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为主。比如打打羽毛球、跑跑步、散散步、做做广播体操等等。在运动中,要注意避免出汗过多,从而引起感冒的现象。另外如果个人的体质过差的话,则要注意避免早晚运动。 2023-08-08 | 天机说事

温肾补脾的经典组方一还少丹

从名字上来看,还,有返回的意思;少,年轻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说能让人回到青春年少的状态。青春永驻当然不可能,但是它可以补脾肾。中医里面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可以形象的把肾看成是土壤,脾相当于雨水阳光。土壤肥沃,雨水阳光充足,植物才能茁壮成长,否则就会很快衰老。同时,中医里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即人体受阴阳的调配,阴阳平衡,相互转化,则生命力旺盛,年轻有活力。而一旦阴阳失调,人体的机能下降,就像是一台发动机的轮子转动不起来了,失去了动力,就会快速老去。 同时,中医里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即人体受阴阳的调配,阴阳平衡,相互转化,则生命力旺盛,年轻有活力。而一旦阴阳失调,人体的机能下降,就像是一台发动机的轮子转动不起来了,失去了动力,就会快速老去。《黄帝内经》中说:“肾阴阳为阴阳之根本”。所以说,肾脏亏虚主要是指肾阴肾阳不足和失调。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足,不想说话,经常感觉困倦等。有的人二三十岁总感到疲倦乏力,而有的人五六十岁还是充满活力。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脾和肾上。 由此看来,治疗早衰既要调理脾胃,也要补益肾脏,调节肾阴肾阳,双管齐下,才能对症根治。方药还少丹正是运用了这个机理。还少丹是中成药,包含有15味中药。方中以山药、枸杞子、熟地黄为主药,能培补肾阴,生血益精;巴戟天、牛膝、苁蓉、小茴香、杜仲具温肾壮阳之功,同主药相合,阴阳并补;山茱萸、褚实子、五味子亦为补肾填精之品,且补中有涩,有固肾涩精的作用;远志、石菖蒲、茯苓、大枣为佐使药,远志、石菖蒲益心增智安神,交通心肾,令水火既济;茯苓、大枣健脾和中助运,滋其化源,先后天并补。故全方以益肾滋阴、温阳固涩为主,又能健脾养心安神,是脾肾双补的药物。 如果你经常感到乏力怕冷,手脚冰凉,吃不了凉的,一吃就拉肚子,小便频,尿不净,特别是晚上不停的起夜;还有口干咽燥,眼睛干涩,腰膝酸软,出汗多,睡眠质量差的表现,这些就是阴阳两虚的表现。阳虚不能温煦身体,冷的症状也就出现了;阴虚不能濡养脏腑,就会滋生虚火,出现干、热的表现。阴阳都不足了,身体自然会感到疲倦乏力,人体衰老的进程也就会加速。这时候就可以用还少丹。按照古人的传说,服用五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古人的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此药的确可以养身体、防病治病,以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 2023-08-04 | 一代一路

艾灸和热水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艾灸和暖水袋差不多吗? 很多女性朋友痛经的时候,常常捂着热水袋,这的确能缓解好多。也有很多人膝关节疼的时候,覆一个热水袋在膝盖上,疼痛也会好转。 所以,有不少朋友认为艾灸和捂暖水袋原理相同。从热力刺激的原理上来说,也确实和艾灸一样。受寒后敷暖水袋确实有很好的保暖祛寒邪的作用,而且干净便捷环保。 不过暖手袋与灸法是没法比较的,灸法的功效实在是太多了!! 先不说别的,热水袋能让你有经络走串感吗? 而艾灸在燃烧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谱,能高效率地刺激穴位,受灸的人会有酸、麻、热、痛、针刺、气息走串等多种现象。这种就是我们说的灸感。 而且暖水袋也没有中药渗透~ 艾灸起作用,艾的药性起了很大作用。 药典记载:艾叶性味苦,微温,无毒  。归肝、脾、肾经,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而且燃点低,释放热量大(热量大于其他材料如烟草、纸、香等),燃烧时间长(不起明火,主要是慢速燃烧发热,等特性。因此最终被选为灸疗的最佳药草。 《名医别录》记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  而且,研究发现 ,艾条燃烧时会散发一种类似红外线的辐射波可激励人体穴位,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提高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免疫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这绝对是热水袋没有的功效。 艾灸虽然结束,但效果还在继续 真正坚持做艾灸的人都知道艾灸时,体内会出现不同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灸感。当艾条接触皮肤后,根据时间的长短及体质、病症的差异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热的传导效应。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 3、传热, 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感觉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 (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这些灸感,有些在您艾灸的过程中就能立刻感受到,有些虽然灸的过程中乃至结束,都没有任何反映,但是在夜晚睡觉或者灸后的一段时期内,能够表现出来。这个就是因为艾灸在施灸后,虽然艾火熄灭,但是辐射波已经被经络吸收、传导,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   以上功效是暖水袋做不到的。 艾灸虽然结束,但效果还在继续。暖水袋凉了以后剩下的只是一袋凉开水,艾条灭了以后 ,你的机体细胞却获得了新生。 了解更多中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8-01 | 周公易梦

一身是宝的“桑树”

一谈起桑来,大家都对它很熟悉,正因为桑叶是养蚕的主要饲料,上至老太太下到小姑娘都很喜爱它。霜桑叶、嫩桑枝、桑椹、桑白皮又都是常用的中药。 因此,将桑的采集加工和应用介绍如下: 一、 嫩桑枝在春秋剪采,趁鲜切片晒干。性味苦、平。 功能:祛风清热,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热臂痛。用量15~3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都行。 桑枝皮还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另外,桑枝浸出液对家兔皆有显著的养毛效果。 二、 桑椹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性味甘、酸、凉。 功能: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主治:耳聋目昏,须发早白,神经衰弱,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用量10~15克。 附方: 1. 若身体虚弱,失眠,健忘。可用桑椹250~500克加水适量慢火熬成膏剂,每次服1匙,每日3次。 2. 桑椹30克、何首乌10克、枸杞子10克、黄精、酸枣仁各15克。水煎服。或共轧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白水送下。 三、 桑叶入药用时,以霜降后采收为宜,晾干拣净、生用或蜜炙均可。性味甘、苦、寒。 功能;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用量3~12克。 附方: 1. 风热感冒:桑叶、菊花、连翘、杏仁各9克,桔梗、甘草各6克,薄荷5克。水煎服。 2. 头目眩晕:桑叶、菊花、枸杞子各9克,决明子6克。水煎服代茶常饮。 3. 单用桑叶代茶饮,有降低血糖和降低血压与利尿的作用。 四、 桑白皮在春秋采挖剥取根皮,刮去黄棕色外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性味甘、寒。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咳嗽,面目浮肿,小便不利,高血压病,糖尿病,跌打损伤等病。用量6~12克。 附方: 1. 急性支气管炎:桑白皮、杏仁、黄芩、贝母、枇杷叶、桔梗、地骨皮各9克,水煎服。 2. 水肿胀满:桑白皮、地骨皮、大腹皮各9克,茯苓皮12克、冬瓜皮30克,水煎服。 3. 咳嗽、气喘:桑白皮15克、胡颓子叶12克、桑叶、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 4. 骨折:桑白皮、桑内皮(树皮)、姜皮、芝麻油各120克。 前3味捣碎至不见姜皮,加入麻油捣如泥状,将药摊入布上。骨折复位后,用药包扎24小时。去药后继续用小夹板固定14~30天。 5. 鹅口疮:桑白皮略焙研细过罗筛后敷口疮上,每日3~4次。 五、 桑木:桑树老了,它的木料除做日用木器外,尤其是做扁担、钩担最好,因为桑木质地柔韧不易折断,所以桑木扁担到市场都抢着购买。 2023-07-25 | 齐豫壮覆

一个强力祛湿的中成药,舌苔白腻、湿气重的人用得上

要想脾胃健康,除湿是关键。 健脾祛湿的药之前讲过很多了,今天再介绍一个中成药,平胃丸。 很多人湿气重,首先会想到去吃一些利湿渗水的东西,比如红豆薏米粉之类利湿渗水的东西。但是湿气重,首责之于脾。脾虚不解决,湿气不可能根除。 正确的祛湿的方法,在内用健脾健胃的药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药材,同时兼顾肾,肺。 在外针对湿气引发的表症同时用药,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几天就见效,让湿气重的人能增强信心,长期坚持吃下去。湿气是比较粘腻沉重的东西,而脾主肌肉,湿气重时人的肌肉也会感觉比较沉重,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有时候说别人懒,其实不一定是真的懒,而是由身体决定的。湿邪上蒙清窍,人就会出现倦怠,嗜睡,总感觉睡不醒,睡不够。湿邪是有形之邪,有形之邪阻碍气机就会出现气滞,就会出现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而气滞严重时还会出现气逆,表现为嗳气打嗝呕吐。这时候用平胃丸就很合适,它具有健脾祛湿、宽胸消胀的功效。 方中 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故重用为君。 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 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 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 脾胃湿盛导致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平胃丸都适合。这个方子燥湿力量很强,如果体内湿气很重,可以用平胃丸先猛攻一下,把湿气快速的代谢掉,再服用一段时间的参苓白术散补一补脾胃。湿气重的人,一般是白腻苔。需要注意的是平胃丸不适合脾胃阴虚的人,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 2023-07-24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大暑|大暑期间六大养生诀窍

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各地的民风习俗 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台湾大暑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1、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2、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3、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大暑期间六大养生诀窍 1、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 2、趁暑化湿解冬病 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 3、多饮暖水益消暑 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4、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5、消暑切莫动“肝火”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6、“桑拿天”少出门 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大暑针灸的好处 针灸是有着疏通经络的作用的,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 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所以在大暑的时候如果我们想改善可以选择去针灸。 2023-07-23 | 树下风凉

上焦火,下焦寒,引火下行,特别适合上热下寒者的一味中药

上热下寒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元而虚阳上浮,简单的说,就是人体内肾阳气不足,导致阴气下行,阴不制阳,虚火藏不住上浮于面,于是开始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生疮长痘的现象,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诸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本草新编》言: “人身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藏于心,相火藏于肾。若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 君火之衰,非心故,仍肾之故也。肾气交于心,则君火旺,肾气离于心,则君火衰。” 心肾为一体,觉得这个解释再好不过了。肾是灯油,心是灯焰。如果灯油没了,灯焰的光还会明亮吗?如果灯焰很暗,是不是想要“索取”下部的能量,来让自己的光更明亮?这就是“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的意思。 下焦热,而上焦自寒,下焦寒,而上焦自热。欲使上焦之热变为清凉,必当使下焦之寒重为温暖。 “下焦寒,而上焦自热”的体质现实生活中特别多,许多人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腰以下却冰凉,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男的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的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 还觉得不能肯定,就看舌苔。如果舌尖发红,舌根发白,那基本就是上热下寒了。舌红自然是有热的表现,但舌根处会有明显的白腻苔,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脾)肾有寒,有时舌还会有齿痕。 一味肉桂,大补肾阳,引火下行 在诸多中药里面,有这样一味可以补火助阳的良药,它的味道辛香浓烈,略带一丝余甘,而其药性属于大热之性,因此其有很好的补火助阳之效,这味中药材就是肉桂。 肉桂在生活中还算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因为具有浓郁的辛香之气,所以生活中很多人会将其用作香辛料,在厨房中还是很常用的。肉桂不管是在卤肉卤菜的时候加一点,或者炖肉汤的时候稍微加一点,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腥提味的效果。然而,肉桂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在中医里面的药用价值了。 因肉桂特殊的热性,而且味道甘辛,药效温热持久,所以古人认为肉桂可以大补命门之火。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肉桂可以大补肾阳,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火助阳的作用,用肉桂大温其命门,则肾之阴寒自散。 把肉桂比作补肾药中的君子。药效明显,却又温厚,补得很稳,让人吃得踏实。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正是它的写照。 肉桂补肾阳,能温通全身经脉,祛除寒气,让人全身温暖,却又不易上虚火。 这是因为肉桂有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将虚浮上扬的阳气重新引入肾经,并能将其它药材的药性也一并引入肾经。所以,在治疗一些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损等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在方剂中稍加一些肉桂,可以引诸药入肾,更好的发挥药效。 正如《本草求真》所云:“肉桂气味纯阳,辛甘大热,直透肝肾血分,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盖因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气血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但精亏血少,肝旺火起者,切忌。”    又《汤液本草》云:“肉桂入足少阴肾,太阴经血分,补命门之不足,益火消阴。” 看到这种表面上火很旺的人,有多少个敢用肉桂的?事实上要确实是下焦虚寒导致的虚火,用肉桂当奏效。这就是“引火归元”的意思。下焦温,火自归也。 不过,肉桂的药用价值虽然很高,但是其药性过于强烈,一般不宜多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1~2g。 当然,具体的用量如能在专业的中医师辨证之后对症下药则再好不过了。中药里面没有一成不变的用法,也正是如此,中医药才能从容的面对复杂多变的诸多疾病。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7-18 | 周公易梦

服用中药的时间有讲究,别再弄错了

自古以来,医家对于服药时间是特别讲究的。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讲:“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古人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有关服药时间经验,如饭前服、食后服、平旦服、临卧服、空腹服、间歇服等。 服用中药的时间需根据病情、药物功效和其他一些具体情况来决定。《神农本草经》曾提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饭前、饭后、清晨或睡前服药。 饭 前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药,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饭前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 饭 后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消食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也宜饭后服用。 清晨空腹 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滋补作用的汤药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润肠通便药、驱虫药宜晨起空腹服用。早晨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阳气而升发,在阳气的推荡下,可使药力速行至病所,发挥作用。 午 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 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时~11时,午时即上午11时~午后1时),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 前 镇静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等宜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 顿 服 顿服一般适宜于病情比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千金方》载:“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很多患者脾胃偏差,大部分的药都不适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最好。一般药物一天服2次,饭后1小时以上或半空腹状态服用较好,晚上9时以后不要服药,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及夜间睡眠。 学习更多中医实用知识,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服用中药的“五忌”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5点: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 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 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禁服大蒜: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 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宜忌生、冷、油腻: 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鳖甲忌食芥菜;服蜂蜜忌食葱、豆腐;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 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2023-07-11 | 涅槃从生

牡蛎散:止汗方

牡蛎散的配方:煅牡蛎30克、黄芪30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30克。将这些草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每天喝一剂,连续七天,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效果。 自汗盗汗属于营卫不和,伤寒论桂枝汤临床应用屡有捷效,尤其是定时发热,定时出汗。 2023-07-10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小暑|小暑吃什么?该如何养生?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小暑养生保健食疗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疗疮疡诸疾。 盐萝卜汤 配料:胡萝卜250克,盐3克。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并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 按注: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粟米山药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药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莲子百合煨猪肉 配料:莲子50克,百合50克,猪肉200克。 做法:将猪肉切成小块,把莲子、百合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调料,用旺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1小时即成,食莲子、百合、猪肉、喝汤。 此方清心利肺,对心力衰竭有疗效。 小暑节气如何养生 起居宜午休 因为天气炎热、夏日昼长夜短、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所以在起居方面,人们中午时候可以适当休息,帮助自身恢复身体疲劳。不过也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为了避免中暑,小暑时节人们应注意防晒、经常洗澡、勤换衣物,这样可以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出汗以后不要立即洗澡,正所谓“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宜清补 饮食调养方面,于国泳称夏季饮食宜清补。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她还告诫人们饮食不要过咸、过甜。 饮食过咸,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而吃甜食过多同样也不利于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因此,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此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 小暑养生功法 小暑六月节坐功 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即,每天1~5时期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脐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经络穴位保健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经而下行,以温煦下焦水脏。 此时节可适当刮痧膀胱经,勿令淤堵,则暑气不内伤于人。 还可多点按以下穴位: 阴陵泉:健脾除满、通调三焦 极泉穴: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涌泉:泻热降逆,开窍 2023-07-07 | 井冽寒泉

“消暑”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西瓜

西瓜素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是美味的防暑、解暑要品,在炎热的夏季必不可少。今天就来全面认识一下这味药食同源药物的多重功效吧! 一 【性味归经】西瓜,甘、淡,寒。入心、胃、肺、肾经。 【功效】清热解暑,止渴除烦。 【功效特点】本品为夏令清暑解渴之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暑热及温热病热盛伤津、口渴心烦、小便不利,均可食用。 二 【功效主治】 1. 清热解暑 用于暑热烦渴及热盛津伤,皆可用西瓜汁频饮。 用于脾胃积热、口舌生疮,可用西瓜霜外敷或常喝西瓜汁。 用于肺胃热盛、咽喉肿痛,可取汁常饮。 2. 清利小便 用于暑热伤津、心火炽盛下移膀胱小肠者,可常饮西瓜汁。 【鉴别应用】 西瓜瓤汁不加炮制;西瓜翠衣是西瓜剥下浮面青皮;西瓜霜是西瓜外面发出之白霜;西瓜膏则为清热解暑成药之一。 西瓜瓤汁,专清肺胃暑热,有“天然白虎汤”之称;西瓜翠衣能解皮肤间热;西瓜霜吹喉,治咽喉肿痛有效。 三 【配伍应用】 1. 配竹叶 西瓜甘寒,入心经,功能清热解暑,主治暑热烦渴,清心火;竹叶甘寒,入心经,功能清心除烦、生津,用于热病烦热口渴。 二药配用,清心除烦、生津止渴之力增强。 2. 配石膏 西瓜甘寒,功能清热生津、止渴,主治热入阳明、气阴两伤之里热亢盛证;石膏辛大寒,具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于温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 二药配用,一偏清,一偏泻,可用治气阴两伤之里热亢盛证。 3. 配黄连 黄连苦寒,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胃肠湿热所致之腹泻、痢疾,去中焦湿热,并有解毒作用;西瓜甘寒,亦入胃、大肠经,有清热止痢之效,可用治大肠湿热大便脓血。 二药配合,清肠止痢之效大增。 4. 配麦冬 麦冬甘微寒,入心经,功能清心除烦、养阴生津;西瓜甘寒,亦入心经,可清心火,除烦躁。 二药配伍,一偏生津,一偏清火,麦冬偏于守而不走,西瓜走而不守,相须使用,相辅相成,使清心生津之效增强。 【应用注意事项】中寒湿盛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取汁饮,适量。外用;西瓜霜外敷。 西瓜霜制取法:将芒硝合西瓜瓤装瓦罐内将口密封悬于通风处,待罐外析出白霜,用鹅毛扫下,收贮;或在西瓜上面开一小口,纳入玄明粉,孔仍盖好,悬挂通风处,后西瓜外面会发出白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溃烂,外吹患处。 2023-07-04 | 橘子胖子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剂组成】桂枝12 克,芍药9 克,甘草6 克,麻黄6 克,生姜15 克,白术15 克,知母12 克,防风12 克,炮附子6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汤增桂姜、去大枣,另加麻黄、防风发汗解表,复用术附以逐湿痹。知母以消下肢肿,故以治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8 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注解:诸肢节疼痛,即四肢关节疼痛。身体尪赢,即言身体瘦之甚。脚肿如脱,即言脚肿之甚。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为气冲饮逆的结果,此宜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慢性关节炎下肢肿痛者,用本方有良验,并以本方加石膏治年余不解的风湿热有奇效。又以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治疗下肢肿的脉管炎亦验。 【辨证要点】关节痛疼、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验案】徐某,男性,19 岁,病历号189520,l966 年2 月15 日初诊。左足肿疼己五六年,近二年加重。 经拍片证实为跟骨骨质增生。现症:左足肿疼,怕冷,走路则疼甚。口中和,不思饮,苔薄白,脉沉弦。此属风寒湿客注关节,治以发汗驱湿,与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0 克,白芍10 克,知母12 克,防风10 克,麻黄10 克,生姜12 克,苍术12 克,川附子6 克,炙甘草6 克 结果:上药服七剂。左足跟疼减,走路后仍疼,休息后较冶疗前恢复快。增川附子为9 克继服,一月后左足跟肿消,疼痛已不明显。 2023-07-03 | 一代一路

止痒汤方子

止痒汤是黄煌老师的高徒梁佑民博士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经验方,本方由越婢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方加减而成。 组成: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20g,甘草10g,生苍术20g,生薏苡仁20g,连翘20g,赤小豆20g,白鲜皮10g,大枣20g。 黄煌老师认为,越婢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均可以治疗皮肤痒,两方均可以除湿,但麻杏苡甘汤证病位较浅,仅仅是汗后当风,是风湿在表,故麻黄仅用半两,微微发汗即可,而越婢加术汤证是湿热在里,表有风寒,故汗多,水肿明显,而且汗多而肿不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体格壮实,皮肤瘙痒或渗液黏稠发黄,浮肿者。止痒汤为三方之合体,故内外表里之湿热均可祛除。据梁博士经验,符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加术汤体质,食欲佳或旺盛、基础健康良好、无麻黄禁忌证者均可应用。 其加法为:皮肤红、干燥、脱屑、扪之热烫(他觉)且食欲与消化功能良好不受影响者,加生地黄20~100g;便秘而大便干硬者,加制大黄或生大黄5~10g(后下);皮损严重或修复缓慢,心肾功能健全无水肿者,生甘草可加至20~30g;小便黄者,加滑石10~20g;麻黄证明显(不易出汗、浮肿等)且心功能良好无心慌、心悸者,麻黄可逐步加量至10~15g;瘙痒感严重者,白鲜皮加量至15g,赤小豆加至30g;兼见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与皮炎同时加重者,可异病同治,口鼻分泌物(痰涎、鼻涕)多而清稀者,可加干姜5g,五味子5~10g;对婴幼儿患者,应从小剂量用起,麻黄1~2g即可起效,无需大剂量。 2023-06-29 | 一代一路

累,是生病的前兆!

第1步:累,是生病前兆! 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可能经常会感觉到累。比如总是打不起精神,身上没劲儿,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打瞌睡,有时还会莫名沮丧。 这些都是身体或精神发生了疲劳。表面上看,身心劳累,只是因为自己体力或者脑力消耗太多,休息一下就好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从中医角度看,疲累不会无缘无故,疲劳的人,往往是因为身体里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器官的功能受到了影响,无法给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动力。 比如脾脏功能受影响,人容易腿软,肾脏功能受影响,人容易腰酸,颈椎功能受损,脖子就自然会感觉到累和僵硬等等。 所以,当身心感到疲累时,我们应该想到,这是脏器功能萎靡,疾病发生的前兆,也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告诉你“我已经累了”,再这么下去是不行的。 第2步:身体出现一些症状! 假如疲累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你依然还是保持原有的工作生活作息,那么毫无疑问,体内脏器功能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慢慢的,身体就会开始出现一些症状。 用中医的说法,就是身体里的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体内出现发热、发寒、气滞、血凝、湿重、淤堵,从而带来身体内外的一些变化。 身体内,会出现发热或者怕冷,有的人“湿”气重,会感觉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及不舒服,还有人会磨牙,晕车,拉肚子,肌肉酸痛,感觉体力透支等等。 身体外,会出现如黑眼圈,眼袋,掉头发,目赤,长斑长痘等等表现。 中医认为,出现症状并不算坏事,症状其实是身体排斥外邪的一种反应,意味着你身体的防御功能还在,能比较快的做出反应,就好像呛到了水人会咳嗽一样。 但同时,身体里有了症状,也说明你离疾病已经不远了,如今的很多人都处于这个状态,身上有这种那种的症状,稍不注意,就会发展为疾病。 了解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第3步:疾病来了! 生病3步,走到最后一步,疾病就发生了,那么什么是疾病? 中医认为,“疾”是小病,“病”是大病,疾病指的就是身体里大大小小的病,当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时,疾病就发生了。 而人体的阴阳平衡,一定程度上又体现在正气与邪气之间。中医把造成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因素称为“邪气”任何疾病的产生,可以说都是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正气”充足,盖过“邪气”,人就健健康康;正气与邪气势均力敌时,正邪相争,人的身体就会感到累,出现一些症状;假如正气过于不足,不足以与“邪气”抗衡,身体基本上就处于疾病当中。 所以当疾病发生时,必定是我们身体某个地方的“邪气”大大胜过了“正气”,可能是“邪气”过盛,超过正常“正气”所能抵御和调节的程度,也可能是太弱,无法正常抵御“邪气”。 四、别让自己熬到最后一步! 生病需要时间积累,并非突然就会发生,我们有很多的方法,阻止疾病发展到最后一步。 如今大多数人的常态是,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整天忙忙碌碌,轻伤不下火线,顾不上劳累,忽略了身体的警报,往往都是已经生病了才想起调理,火急火燎上医院,这样一来,不止身体受到了创伤,时间精力也耗费了不少。 实际上,医院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有些遥远的地方,除了怀孕体检这些,能不去就不去。绝不是像如今这般,一大波人熬夜排队挂号,看医生,费尽心思找专家,这岂不是在折磨自己吗? 疲劳和症状,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也是在求助我们,及时调整,作出应对,身体感觉累的时候,或者出现了症状,就需要早日做出调整,比如充分的休息一下,配合饮食作息调理,辅以艾灸、刮痧、按摩等外治疗法,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2023-06-27 | 周公易梦

前阴抽痛: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8克。 芍药甘草汤治疗腹挛痛,或其它体部挛急者,古人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 本方治疗脚挛急,脚弱无力,行步困3难者;四肢,胃腹等处挛急疼痛者亦验。 经方大师胡老医案:刘某,男性,50岁,前阴抽痛,伴经常胃脘痛半年,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津血虚而筋脉失养,为芍药甘草汤适应证。 结果,服三剂阴抽好转,六剂痊愈。 2023-06-21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夏至|夏至养生攻略及端午禁忌事项

夏至的寓意 夏至的时候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 「至」也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 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孚夏至之时令。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 夏至饮食和起居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 由于天气日渐炎热,很多人会吃冷饮来消暑,但中医认为,进食过多生冷会损伤体内阳气。 面对逐渐升温的天气,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加上夏季腠理发泄,出汗较多,此时宜适当食用酸味及咸凉食品。酸味食物既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又能开胃,又可清火散热。相反,荔枝、芒果、菠萝这些热性水果易上火,不宜多吃。 夏季饮食上宜清淡养生,多食五谷杂粮,通便通利。要少食辛辣、热性燥烈之品,以免助热;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诱发疔疮之疾,避免暴饮暴食。夏天食物容易变质,因此尽量不要吃隔夜食物。 建议人们日常可选择饮用一些具有辛凉散表热的菊花、桑叶、竹叶、荷叶茶等以助解毒散热。 起居:通风、避免潮湿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很多人喜欢呆在空调房度日。中医认为,要使气机通畅,毛孔疏泄正常,夏季应少开空调,自然出汗,让毛孔得以开放,同时利于体内积聚的废物、毒素随汗液排出体外。即使开空调,室温以不低于25℃为宜。 午睡是夏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还可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夏天无论多热,都不可以袒露在外,可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受寒。 夏季的运动量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也不要过大,建议以轻松运动方式为主。如散步、保龄球、太极拳、瑜伽等。虽然只是轻松运动,但由于夏天气温高、出汗多,运动时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消耗不可小视,一定要及时补充。 夏季天气躁热,令人心烦,心烦则更热。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保持愉悦心情,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有助于达到养心的目的。 夏至养胃蔬菜 1、丝瓜 丝瓜可分为有棱和无棱两种,前者又称八棱瓜,皮质更为坚硬,烹炒时不易发黑,北方多见。此外又有许多衍生品种,外形大小长短不一。丝瓜处理极方便,口味也均清淡滋润,夏日食之,最是沁人心脾。   2、苋菜 不知有多少小女孩曾深深迷恋这种汤汁鲜红的蔬菜,吃出一嘴的娇艳颜色舍不得抹去。而苋菜叶不仅有红色,也有绿、紫、花色等,故古人分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等数种。常见食用的还是红苋菜,即赤苋。 传统的臭豆腐即是以苋菜梗发酵腌制的卤汁炮制而来。此外南方也常见的绿色苋菜,自三四月间便可上市,再往细分,又有上海白米苋、广州柳叶苋及南京木耳苋等品种。口味略有区别,但都是无一例外的绵糯清香。 3、圆白菜 圆白菜被誉为天然“胃菜”,生津止渴助消化,能够促进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胃不好的人,尤其是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可以将圆白菜榨汁饮用,每天一杯,还可以加入少量蜂蜜食用,对促进溃疡愈合有非常好的帮助。   4、黄花菜 北方人口中的黄花菜,南方人叫做金针菜,由萱草属植物黄花菜的花蕾晾晒风干而来。阳历六月里,盛开的黄花菜犹如地下钻出的阳光,其形细巧,其色金黄,故有此名。但新鲜的花蕾却做不得食用,以其中含秋水仙碱,对人体有毒性作用,需先经过沸水浸泡、清水冲洗,方能除去。 夏至的注意事项 饮食要多吃“苦” 夏至的时候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清心明目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多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多用。 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一些体质较弱或是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感到肚子冰凉,不易消化摄入的食物。夜间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会引起腹胀、吐泻等情况。空腹饮茶,易伤人体阳气,咸味引茶入肾,易伤肾阳,容易引起腹泻、痛经等症状。 忌冷水淋浴 夏至天气炎热,人的汗腺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受损。容易引起手足发冷、小腿抽筋等症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尤其是小朋友更要注意。 端午节禁忌 1不穿——不穿红衣服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瘟祭龙的节日,后来演变成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在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端午节就成了祭拜屈原的节日。不管是祭拜先祖,还是祭拜屈原,人们的心情都是悲痛的,此时是不宜穿大红衣服的。 2不去——不去游泳,不去阴森恐怖的地方 老一辈的人认为,端午节这一天不宜下河游泳,因为当年的屈原,就是在这天跳进江中自尽的,老人们怕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这天是不能下河游泳的。况且,此时的天气还没有热到需要下河游泳的时候,这时候下河,水温还是很凉,对身体健康会很不利,所以这天也没有下水的必要。 一般医院、墓地等场所被称为阴森恐怖的地方,老人们认为去这些地方容易碰到不好的东西,导致生病,所以端午节这一天,尽量避免去这些地方,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孩子更不能去这些地方。老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会有灾祸降临,所以端午这一天有“躲午”之说,孩子要送到外婆家,去躲避灾祸。 3不做——不搞喜庆活动、不招惹五毒,不在娘家吃粽子 上文已经说过,端午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日子,庄严肃穆,人们的心情的沉痛的,所以这一天是不适合举行婚礼、店铺开张、庆生、开工等喜庆活动。这天大家见面问候也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 五毒分别是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 蛇,据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中午,极度的高温加上潮湿,会让蚊虫蛇蝎等倾巢而出,此时的五毒都刚出土,毒性特别大,我们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去招惹这些毒虫,遇见“五毒”以后,要赶紧离开,不要上前捉弄。 这一天,出嫁的闺女不要在娘家吃粽子,因为女儿嫁出去了,就不是家里的人了,如果还在娘家吃粽子,会把婆家的恶气带回来,还会将娘家的福气带走,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让娘家越来越穷。所以,这一天尽量不要在娘家吃粽子,虽然觉得有点迷信,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宁可信其有吧。 4要做——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贴辟邪符,带香包五色线,吃5黄 农历5月初五这天,市场上会有菖蒲艾草售卖,他们把菖蒲艾草一把把用稻草捆扎好,买的人很多,因为家家户户都要挂在大门上,据说这天的艾草味道最浓,艾油最多,挂在门上,能够驱毒辟邪。 钟馗是有名的驱鬼高手,相传唐明皇感染瘟疫,久治不愈。一天晚上,他梦到有人抓走了瘟疫病鬼后,病情就好了。当时他问钟馗是什么人,答说叫钟馗。唐明皇醒后,便叫画技吴道子画成图象张贴于厅堂,用以驱邪。这就是后人传说能驱邪的钟馗像。所以端午前后,大家也会在客厅悬挂钟馗之像,用于镇宅辟邪之用。 端午节这天,大人们会在孩子身上佩戴五彩线和香囊用以驱邪,还要在孩子身上涂抹雄黄酒,孩子的五彩线和香囊要在端午后下过一场大雨后,丢入河里,那这一年就会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不会有什么灾难。总的来说,对于老辈留下来的风俗禁忌,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迷信的一面。 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与之相对应的美食当然也不少,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粽子之外,还有吃5黄的习俗,5黄是指5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它们分别是黄鳝、黄瓜、黄鱼、蛋黄,雄黄酒,人们认为,端午节吃5黄,可以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有家人顺利安康的寓意。 2023-06-21 | 雨后初晴

白菜的药用价值

               白菜由于其营养丰富、清爽可口,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白菜同样颇受赞誉。   如宋代文豪苏东坡在诗中写道:“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形容白菜味道鲜美,精心烹饪后堪比羊羔、熊掌。南宋文学家范成大也赞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也在其画作中为白菜正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王何也?”读来妙趣横生。   白菜,古称“菘”,又称白菘,古代医籍《名医别录》列其为上品。   关于“菘”之名称由来,北宋训诂学家陆佃在《埤雅》中说:“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是说白菜有松树的风骨,“凌冬晚凋”,因此以“菘”命名,以“艹”为形旁,是标其草本的种属特性。   我们平常食用的白菜主要是它的茎和叶部分。   《本草纲目》载其功效“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和中,利大小便”。《本草求真》载其:“专入肠胃,生则辛冷,熟则甘寒。漆毒生疮,用白菘菜捣烂,涂之即退”。另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发风冷内虚人不可多食,有热人食亦不发病”。南北朝时的本草学家陶弘景则曰“性和利人,多食似小冷”,李时珍亦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   综合这些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白菜味甘性寒,具有消食下气、通利肠胃、解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积食腹胀、肺热咳嗽、便秘尿少、消渴烦热、酒渴瘴气等等临床疾病。   俗语常说:白菜“赛羊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华北、华东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老百姓既有吃羊肉的习俗,又有储备、食用白菜的习惯。而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分析,白菜热量低而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及钙、磷等矿物质。羊肉虽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却缺乏了膳食纤维及类胡萝卜素。   白菜中的高膳食纤维,能进入人体的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增加粪便的体积并软化粪便,刺激胃肠道蠕动,从而起到利便通肠的作用。白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是种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治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并兼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的功效。   另外,白菜物美价廉,价格不到羊肉的十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白菜赛羊肉”呢?   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白菜中富含的吲哚-3-甲醇可有效抑制细胞癌变,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流传的“白菜可以解毒”的另一种诠释。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传统医学还是从现代营养学角度,食用白菜,特别是经过烹饪的熟食白菜,对中老年群众非常适宜,软硬适度,营养可口。   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白菜性寒,因此气虚胃寒者不宜过多食用,特别不能生食凉拌;二是白菜储存时间长易产生亚硝酸盐,所以不要吃放置过久或者腌制时间较长的白菜。   最后介绍一道好吃营养的食疗汤:   香菇白菜瘦肉汤   选用新鲜大白菜1斤,干香菇若干,红皮花生2两,上好的猪里脊肉半斤,矿泉水适量。   先把香菇泡发洗净切丝,和红皮花生放入砂锅同煮,大火烧开,改中火炖1小时后,把猪肉切成大块除水,放入砂锅中,加两片去皮生姜,再煮1小时,最后放入切成小块的白菜再煮2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调味,趁热食用。   这道食疗药膳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润燥的作用,常吃可以调补气血,使毛发润泽,特别适合工作繁忙的人群服用。 2023-06-20 | 橘子胖子

六神丸外用,可治这10种常见病

六神丸主要由六味药材组成,分别是:牛黄、珍珠、麝香、冰片、蟾酥、雄黄。 牛黄,其实就是牛胆囊里的结石,也叫丑宝,人得了结石得治,牛得了结石反而像得了宝贝一样,还能拿来入药。事实上,牛黄不仅能入药,还是能挑大梁的一味药,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尤其是像高热不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热到后面有可能会抽搐,会昏迷,牛黄一吃下去烧就退。 珍珠长在蚌里,蚌生活在水里,所以珍珠吸收了满满的阴寒之气,性寒它就能清热。珍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叫敛疮生肌,皮肤出现了破损,它能让疮口收敛,能让溃烂的部分一点点长回来。 雄黄可以避邪,可以解毒,可以燥湿。注意,这里的邪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蛇蚁蚊虫。 麝香号称世间活血化瘀药排在首位的,一旦含在嘴里的时候,那咽喉的瘀血立马就化开了。 最后,冰片和蟾酥,清热、解毒、止痛。 综合来看,六神丸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六神丸外用的10种功效。 1、治荨麻疹 虽说荨麻疹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痒起来却让人坐立难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这种荨麻疹好发于夏秋季,这段时间,气候湿热,蚊虫肆虐,有时候只是在草木中呆上那么一小会儿,回到家胳膊上、腿上就会长出红色的小疹子,有的顶端有水泡,有的是那种硬一点的大丘疹。 和普通的蚊虫叮咬不一样,这种疹子一来奇痒难忍,二来挠过后就变大,开始可能只有绿豆大,你一挠,它就变得像花生那么大了,去医院一检查就是丘疹性荨麻疹。无论哪一种,只要是和湿热有关,就都可以用六神丸外敷。 2、治扁平疣 风热之毒蕴结于皮肤,慢慢长成的有形的物质,就叫疣。可见,调治扁平疣,清热解毒是关键,用六神丸也是比较对症的。 3、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溃疡面中间凹陷,像烂了一点肉一样,别看只是这么小小的一个疮口,却也难到了无数英雄汉,因为它刚好长在口腔,稍微吃点刺激性的食物它就痛,严重的喝口水,咽口唾沫都痛。六神丸里有珍珠,有冰片,皮肤也好,黏膜也好,凡是溃烂肿痛的都可以快速收口。 4、治痤疮、粉刺 你看自然界的火都是往上窜的,人体的火也一样。窜到哪里,哪里就出问题。窜到脸上,起痤疮,起粉刺,如果起的痤疮粉刺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就可以用六神丸外敷。 5、治麦粒肿 麦粒肿也是因为体内有热,火热之气从下往上蒸,熏蒸到眼睑,导致眼睑红肿疼痛,六神丸把蕴结的热毒驱除,麦粒肿很快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6、治痛风 痛风有多痛?古人形容说像有老虎在啃关节一样。痛风带给人的除了撕心裂肺的疼痛,还有关节红肿,这就是有湿热之气聚在那里了。关节部位皮薄肉少,稍微囤积点邪气,立马显现出来,发红发肿也就在所难免了。有痛风症的人,也可以用六神丸外敷,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7、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也叫蛇串疮,一旦得了这种皮肤病,从腋下到两肋,从前胸到后背,密密麻麻的布满小水泡,像长蛇一样,连成一片,这六神丸里的雄黄可不是专克“蛇虫”么?你再看这疱疹,颜色红红的,痛起来也是火烧火燎的,可见,它里面的火毒也很重,也在六神丸的治疗范围之内。 8、治流行性腮腺炎 民间也叫痄腮,春天的时候比较多见,而且主要以孩子为主,主要症状就是面部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六神丸把火热之气一消,那面部肿胀就能像潮水一样退去。 9、治鸡眼 鸡眼其实就是局部气血瘀滞而成的一团“死肉”,六神丸可以把这团“死肉”退掉,让受损的肌肉重新长回来。 10、治急性乳腺炎 很多女性发现,只要一生气,乳房就跟着胀痛,这就是急性乳腺炎,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干预了,否则再往下发展就是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乃至癌瘤。把六神丸敷到乳腺炎局部,把那些因为生气而郁结在一起的火热一撤,乳房一松通,胀痛感就会逐渐消失。 六神丸外用,方法是取丸适量,研磨成粉末,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或者涂擦患处。 这个成药也可以内服,不过,个人使用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服用,因为它里面的蟾酥是有毒的。另外,六神丸里有麝香,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是万万不能用的。 2023-06-17 | 一代一路
关注:(3) 文章数:(6913)
+关注本站 订阅号:106
    天机APP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天机易学院
天机APP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