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指命相,一指看相。古人认为"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即是说,但凡人的一切外在表征都含有关涉到俱不同命运的深层意蕴。因此只要把握规律,也就可以探测出其中的命运消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亚夫为河南太守时,相士许负看过他的面相之后说:"您三年后将封侯,再过九年则饿死。"周亚夫不信,说:"既然封侯,又怎么会挨饿呢?"许负指着他的嘴说:"您嘴边有两条线纹入口,命相所定,必遭此厄。"后周亚夫果然饿死狱中。许负用以测断周亚夫命禄的依据是其体之"表侯",也即相学中所说的命相。按存在方式,命相可分为骨相、面相、色相等;按所示命禄的属性,则可分为福相、寿相、贫相、夭相等。既然确信外在表征含蕴着人的命运消息,也就自然会有人来解读这种命运密码。于是,就有了看相这种社会活动。看相,过去雅称"风鉴"。作为一种命学术数,其初时较为简单。汉初许负所著《相法十六篇》仅以人体十四个部位特征和行、声两项作为评判命相的依据,且各条自为一说,互相无涉。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相士们不再简单地将人的某一部位的大致差别作为命禄的表征,而是通过归纳、分类,将它看作层次细腻、内容丰富的集合体。如耳朵的命相就可分为二十余种,面相更是细分为一百多个部位。同时,由过去从某一部位的特征孤立地推论命禄变为将人的形体部位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依据各部位的相互关系来推测人的命运前景。论相谈命的内容也由最初简单的寿夭、贵贱,发展到人的仕途、职业、俸禄、疾病、子嗣、婚姻、家庭等,几乎将人生所有的生活内容全部囊括。后来在发展中还将气色说与形体部位的命相交融起来,以部位特征决定总的命运走向,气色决定某时空范围具体的吉凶福祸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既有相对稳定又变化无穷的看相方法。
[相学]
又称人相学。俗传通过观察分析人的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情态等方面的特征来测定,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的学问。认为相是命运的一种显现形式,人相必然体现着命运。相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约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之际。《左传·文公元年》载:一次会葬中,公孙敖听说周天子派来参加葬礼的内史叔服会看相,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叔服对公孙敖说:"谷可以祭祀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颔丰满,其后代必定兴于鲁国。"《史记》、《吴越春秋》等史书中亦有关于姑布子卿、吴市吏等早期相者活动情况的记载。至战国,看相始流行。《增孔子·执节篇》载:魏安茵王问子顺,拜马回为相是否合适。子顺答曰:"长眼猪视者诡诈。"后马回为相,终以谄获罪。此时看相之术虽已流行,但主要作为一种参政手段被人注意,职业相士和严格意义上的相学理论尚未出现。两汉时期,相学得到迅速发展。仅刘邦一家看相的事迹,《史记》就有种种详细的记载。但凡汉代发迹显达之人,如丞相周亚夫,长平侯卫青,吴王濞,淮南王英布,将军李广,御史大夫倪宪等,都有命相故事传世。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连皇宫挑选嫔妃、采女都须经相士过目。随着看相习俗的广泛流行,此时相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汉书· 艺文志》载有《相人》二十四卷。据《怀庆府志》记载,仅当时的著名相士许负就著有相书《德器歌》、《五宫杂记》、《听声相形》诸种。两汉以后,迨至李唐,看相成为重要的社会职业,相书多达三十余种,一百三十多卷。此后宋、明两朝,看相风气发展到颠峰。许多相士成为显贵,不少知识分子、上层名流以浓厚的兴趣研究相学理论,大量相书充斥书肆。明以后,相术逐渐流向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自此,无论相学理论还是看相技艺都少有新的发展。古代相学名流群芳灿若星辰,如春秋时期的姑布子卿,战国晚期的唐举,汉代许负,唐代袁天纲、李淳风,宋初麻衣道者、陈搏,明代袁忠微,清代陈钊等,皆负盛名。其社会影响不在同时代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之下。古代相学著作多不胜数,但大多数是相互转抄,自成体系又较实用的主要有《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神相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其中又以托名五代术士麻衣道者的《麻衣神相》流传最广,托名宋代陈搏的《神相全编》体系最完备。
[风鉴]
原意指人的风度和见识。《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之杞梓……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在相学中则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即相术之别称。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日:"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赀者。故《春秋》单襄公、成肃公之徒,每遇会同,则先观威仪,以省福祸……大凡相之所先,全在神气与心术,更或丰厚,其福十双。"《瑞州府志》亦有关于"精于风鉴者"的记载:"无名相士海州推官王务本言,筠州太守闻有一部民精于风鉴者,乃召宾僚,令遍视之。时曹利用为巡检,在坐。相者言利用后当极贵。坐客皆笑。守复问务本:'何时登第?'曰:'须巡检入两府时耳。'客皆曰:'乌有。'是后利用以使契丹有功,有阎门使,十年间历位枢府,而务本适登第,其言竟验。"
[相士]
为人看相的术士,又称相工或相人。《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见其二子焉。"可见春秋时代已有善相之人。最初的相者主要为国家机构成员,他们凭借个人独特的专长为朝廷效力。此后随着笃信命相的人增多,看相发展为专门行业。《后汉书·皇后纪序》:"遣中大夫与掖庭丞相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食家童女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者。"可见汉代已有职业相士。汉以后,相士多出自学子儒生或僧道之徒,仍主要服务于朝廷。他们大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史籍载,汉代太守法雄之子就因精通相术而被召至京师,专为朝廷选拔人才。相士许负还被刘邦封为鸣雌侯。唐相士袁天纲也曾多次被太宗李世民召见,以相术名世的李淳风则受封太史令。宋代陈搏,明代袁珙皆因善相而声位俱显。自明以后,相学流人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逐渐为文人学士所不屑,相士的社会地位也因之一落千丈。中国古代,王公将相、文人学子,乃至商贾百工之中,闲遐之余喜看相谈命者甚多,有人还有著作传世。从广义上讲,这些人也可列入相士之类。
[相法]
看相的方法。相士要懂得一定的相学理论,尤其要熟练地掌握一整套看相的方法才能行业。古今看相之法名目繁多,据不同的相学原理可分为一般相法和特殊相法。一般相法以被相者的形貌气色、情态举止等外在特征为观察对象,据此推测个人的命运休咎。其中又可分为相面、相骨、相手、相痣、相卧、相行、相气色等多种,其中以相面之法最为复杂。由于相学流派众多,各派所本理论不同,因此对人的面部结构和面部器官的命相形成了多种说法。流行较广的有五星六曜说、五官五行说、六府三停说、十二宫五官说、十三部位说等。特殊相法主要有结穴相法、太素脉相法、三世相法、听声嗅物相法以及相心相德之法诸种。结穴相法取看风水的原理看相;太素脉相法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阐释人的命相;三世相法则以人的现世生活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世;听声嗅物相法根据人的说话声音或所用器物来判断贵贱吉凶;相心相德之法则通过考察人的心术善恶、品性优劣来断其祸福。依据门户学派,相法还可以分为麻衣相法、柳庄相法、水镜相法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麻衣相法流传最广。相传此法为宋初僧人麻衣道者所创,有《麻衣神相》一书传世。时下民间术士多以此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