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夏汤治疗失眠神经衰弱

夏枯草16克,半夏7克。 水煎2次,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中午11时及夜晚临睡前1小时左右服用,每疗程为3周。 加减应用: 阴虚阳亢,症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者加生地黄、黄连、枸杞子、菊花; 肝火亢盛,症见头痛、急躁易怒者加天麻、钩藤、龙胆草、栀子; 痰湿壅盛,症见眩晕、胸闷、头如裹者加茯神、胆南星、北秫米、远志; 阴阳两虚,症见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者加女贞子、墨旱莲、仙茅、淫羊藿。 其他症见肢倦神疲、饮食无味者加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 心悸怔忡、善惊易恐者加珍珠母、龙骨、龙齿、磁石; 有焦虑症状者加浮小麦、首乌藤; 有抑郁症状者加合欢皮、郁金。 2023-03-31 | 一代一路

失眠经方治疗总结

据说现在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成年人有一半甚至更多,失眠的问题不是一个药就能解决的,西药的安眠药对于顽固失眠也不起作用,而且还有副作用,褪黑效果也是很一般。用中医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失眠,如果不能对证治疗也是不起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我做了一个小的经方治疗总结,供大家参考。 1. 温胆汤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治疗胆虚失眠:胆怯、易惊恐,失眠、多噩梦,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加味: a. 高枕无忧散(出自《古今医鉴》),即本方加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要点:烦躁、肤红有光泽。如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b.黄连温胆方,即本方加黄连6g或更多,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 c.本方合用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要点: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d.本方加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主治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说明下,温胆汤不是仲景的经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合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半夏2合 大枣6枚 柴胡4两 生姜1.5两 人参1.5两 龙骨1.5两 铅丹1.5两 桂枝1.5两 茯苓1.5两 大黄2两 牡蛎1.5两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制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方中铅丹可用磁石或代赭石替代。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 a. 加甘草,即是合用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b. 加桃仁、芒硝、甘草,即是合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 c. 加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即是合用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d. 加黄连,即是合用三黄解毒汤。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3. 酸枣仁汤 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 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体质: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本方临床多合方使用合温胆汤,兼治多梦、惊悸、晕眩。合半夏厚朴汤,兼治咽喉异物、腹胀。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治乏力、胸闷、心悸。 主药酸枣仁用量要大(20-30g),炮制不重要。煎煮效果好,故要将酸枣仁捣成粗末再煮。 4. 甘麦大枣汤 生甘草6-30g 小麦30-100g 大枣15-30g 古方之镇静剂,主治妇人脏躁(歇斯底里),喜悲伤欲哭,数伸欠。现代应用于:癔证、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农村妇女常见,苦活、社会压力、阶层低)。 特别适用于小儿夜惊、夜啼、多动症等(啼泣不止等)。适用患者:多瘦弱(甘草主治)、腹诊多腹直肌拘急。方中甘草可用至30g;若有浮肿、血压高等副作用(因为血中钠浓度升高),则不宜用大量甘草(但可加利水剂,茯苓、泽泻)。小麦可用至60-100g,或平时多吃面食(所以北方人性格较开朗)。本方多与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 5.四逆散 柴胡6-12g 白芍10-20g 生甘草3-6g 枳壳10-20g 本方为解郁方。传统表述:四逆,胸腹症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本方主治失眠,多为心理压力过大所致。多见于肠易激综合症,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疲劳,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对环境过敏,一般为怕风,受凉容易关节疼,头晕,感冒,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胀痛,便秘或腹泻交作,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咽喉异物感等,躯体症状:胸闷、心悸、头痛等。本方加半夏厚朴汤,即为八味解郁汤,可用于伴有消化道症状之忧郁症、更年期、神经症。 本方加上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生地,即是血府逐瘀汤,主治顽固性失眠(面青暗,肤干,脱屑,舌暗紫)。体质:精神状态佳,无憔悴萎靡之态,面色青或暗,肌肉坚紧,皮肤干甚至脱屑,舌质暗或紫。可治疗城市白领顽固性失眠,黄褐斑。 改良:若无腰腿下肢疼痛去牛膝、无咽喉疼痛去桔梗、无出血去生地,名八味活血汤(四逆散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可调经、去黑斑,多用于脸色暗青之城市女性(白领)、容易抑郁。 6. 黄连阿胶汤 本方为清热除烦止血方。临床表现: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伴失眠的以下疾病可治:出血性疾病,崩漏,吐血。躁狂性疾病:精神分裂,焦虑,抑郁等。急性发热性疾病:菌痢,肠伤寒。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溃结。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 指征:舌红少苔,脉细数,皮肤粗糙,有脱屑,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黄连用量宜大,煎煮后的药液相当苦,不能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停用。 加味:出血加生地;腹痛拒按加制军;小腹痛加丹皮。 7. 茯苓甘草汤用于里有停水失眠,这个方剂加上龙骨、牡蛎治心悸失眠,如遇到顽固性失眠,并有心下悸厉害,本方每每有效(茯苓12-15克桂枝10克生姜9克炙草6克生龙牡各12克),茯苓用于关于神经方面的症候多。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区别在于渴与不渴,小便不利,渴着用五苓散,不渴用茯苓甘草汤。 2023-03-29 | 一代一路

中医望面部五色分辨病症性质

望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师诊察病情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看面色判断身体状态。比如见到自己的朋友身体很棒,常常会形容其面色红润有光泽;看到某位朋友面色苍白,常常会问他“是否身体欠佳”等等。 面部色泽有助疾病判断 望面色包括望面部颜色和光泽两方面的内容。面部颜色可体现人体血色是否正常,光泽可反映精气是否充沛。望面部色泽之所以能够判断疾病,是因为人体面部的血管十分丰富,体内气血充盛或衰弱,容易通过面部色泽变化显现出来。 如面色红润有光泽多数是气血充盛;面色淡白无华多与气血不足有关;面色口唇干红则是内热的表现;午后或晚上两颧潮红则是阴虚火旺的表现??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各脏腑在面部有相应的反应区,面部色泽浮沉及局部色泽的变化,不仅能区分病变部位的表里,而且能审查病变所在的脏腑。 一般认为,左脸颊属肝,右脸颊属肺,额头部属心,鼻尖属脾,下颌部属肾。具体怎么运用呢?举例说明:根据青春痘出现在脸部的不同部位,可推断出相应的脏腑病变。 如青春痘长在额头部,多属心火上炎;长在鼻尖部多为脾胃蕴热;而长在脸颊两侧的则多属肺热或肝胆火旺;长在下颌部则属于肾阴亏虚,或下焦湿热等。 常色& 病色 说起健康的面色,人们总会想到“白里透红”这个词,可亚洲人都是黄皮肤,那健康的脸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要知道答案,首先我们要了解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这两大类。 所谓常色是指健康人的皮肤色泽,特点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就是明亮润泽,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不特别显露于外,这是精神充沛,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常色又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面色,有些人肤色偏黑一些,有些人偏白一些,一生中相对稳定基本不变。客色就如同客人一样,作客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也就是说面色除了主色外,还会因季节、气候、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春天面色稍青,夏天面色稍红,秋天面色稍白,冬天面色稍黑;白天面色红润些,夜晚面色暗淡些。 开心时面色红润,发怒时面色青黑,悲伤时面色少泽,恐惧时面色苍白。但不论面现何色,只要具备明润含蓄的特点,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异范畴。 病色是指人在疾病状态下面部的异常色泽,其特点是晦暗枯槁。面部病色的显露程度反映为光泽的有无,及受疾病轻重的影响。 由面部五色分辨病症性质 面部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称为五色主病。当然,五色主病的五色,不是大红大黑的绝对色,而是以肤色为基色,相对偏向于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的相对色,是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在不同状态下变化的外在表现。 青色 面部青色明显,多认为与寒证、痛证、气滞、血瘀和惊风有关。当患者面色发青,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时,这是人体感受寒邪,血行不畅,出现瘀血,瘀色外露于面所致,此时当服用如干姜、肉桂等药物温阳散寒,或者选取肾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等进行艾灸。 当患者面色发青,伴有情志不舒,两侧胁肋胀痛,这是由于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所致,此时可服用柴胡疏肝丸、逍遥丸等疏肝解郁的中成药。 当患者面色青灰,伴有口唇青紫,心胸闷痛,这多属于心绞痛,多因瘀血内阻,痹阻心脉,心脉不通而成,可服用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并及时就医;当小儿出现眉间、鼻柱、嘴唇周围颜色发青,同时伴有高热,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可服用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来息风定惊。 赤色 面部出现赤色,一般认为与热证有关,不过这种热有虚实之分。当出现满面通红,伴随有高热、口渴、大汗出等症状时,多为实热证,可服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如在夏季还可以多食西瓜以清热生津。 当出现两颧潮红,伴有手脚心热,夜间睡眠时出汗,心情烦躁多为阴虚内热,可服用百合、玉竹、石斛、麦冬等滋阴的药物;当一位久病重症患者,原本面色晦暗,突然两颧泛红,就像化过妆一样,这是虚阳外浮的表现,属于病情危重之象,此时需立即治疗。 黄色 亚洲人肤色普遍较欧美人士偏黄,但面色过黄,且不明润多与脾虚有湿相关。若患者面色黄,脸色发枯,没有光泽,身体消瘦,这属于“萎黄”,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可服用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健脾养血的药物;若患者面色黄,而人体虚胖,这属于“黄胖”,多为脾气亏虚,湿邪内停所致,可服用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利湿的药物,配合针灸足三里、丰隆等穴位。 如果患者出现“三黄”即目黄、身黄、小便黄,这是“黄疸”的表现,其中黄色鲜明如同橘子皮的颜色称为“阳黄”,多为湿热内蕴的表现,可以服用茵陈、虎杖、金钱草等清热利湿退黄的药物;黄色晦暗如同烟熏色的称为“阴黄”,多属寒湿内困,此时可以服用茵陈、附子、干姜、白术等药物,以温化寒湿退黄。 白色 面色发白多与身体虚弱,大失血或受严寒侵袭有关。若面色淡白无华,这属于气血亏虚,可服用党参、黄芪、龙眼肉、大枣等补益气血的药物;若面色苍白,伴有身体剧烈疼痛,此为实寒证,可服用党参、干姜、肉桂等以温中散寒。 黑色 面色发黑,使人首先想到的是肾虚,因“肾主水”,水色上泛至面部,则显色黑;再者与血瘀有关,血液运行受阻,长久聚在某处,显于面部则晦暗。此外还与寒凝有关,因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闭阻经脉,血液运行不畅,同样显于面部也呈黑色。 肾虚引起的,还会伴有腰膝酸冷,阳痿或不孕,多属肾阳虚,可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温补肾阳;若伴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耳鸣,遗精,多属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 血瘀导致的,还会伴有疼痛且于夜里加重,皮肤粗糙等,可服用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若寒凝经脉导致的,则可以服用理中丸温阳散寒。 面色不仅反映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还反映其精神状态。面色红润会让人觉得精力充沛、快乐开朗;而面色苍白,会让人觉得没有干劲和斗志。 总之,面色变化常常在身体状态异常的早期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望面色的基本方法,可以及时了解机体的健康状态,同时也为防治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2023-03-28 | 天机说事

“夹阴伤寒证”十一辨

古话谓先识病而后知治。欲识体质之虚实,寒热之真假,阴阳之孰盛孰衰,病所之在表在里,则辨证足矣。以下内容介绍夹阴伤寒的诊断与辨证法。 01 辨 苔  夹阴伤寒证的舌苔,至寒从热化时期,类似湿温证伏邪证夹积化燥之苔。因其同属蕴热内蒸,气不化达。 彼证是属于积滞内阻,表里气窒者,则可一下而气通表达;此证则由于寒凝气弱,气化失司,浊邪凝泣,津不上承,胃气无蒸变之能,舌苔自少变化,而有干燥或浊腻之假苔,切不可为此种舌苔所蒙,而误下误清,以伤阳气。 在诊断时参合各症,确定无差,则苔虽厚而龙牡不嫌其涩,苔虽干而桂附不嫌其温。下元固而气化津回,陈苔自去,新苔自布。 盖阅苔时当审慎周详,见厚苔,则须想到可能是前一时期之宿苔也。又有一种舌红无苔而干者,在此证亦属气弱不能化津,津不生则无露以溉于上而承于舌。 笔者曾用咸寒育阴救下之品,加于辛温扶阳剂中,而收到津回舌润之效(若属上热过重之证,桂附可不入煎剂,另研细末为丸吞服,飞渡上焦)。 02 辨 脉  此证在热度高时,脉搏亦见弦滑而数,有如实证之脉;但重按总是软弱,尺部总是浮露而搏指,或者小弱而无力。 在病初起时,虽有热而其脉都细弱,或软大。所以能诊到初期脉象,就易于辨识后期之假脉,否则每为所惑。 03 辨气色  此证初起,面色都灰滞惨淡,如未盥洗之状;后期则油垢浮亮,精微色现,如演戏员扮脸上油者然;以后面额泛红,鼻翼生垢,发际湿渍,则阴盛格阳之局,星星之火,有燎原窜发之势矣。 情态方面,初起都懒于言动,沉闷失望,蜷卧音低,一派阴静之状。以后则随发热程度,而变为躁扰不安,见人则怕烦,无人则自烦,询之则苦难名言,不屑与语。 若至气短声促,反复难安,掀被坦胸,闻声即现晕脱,合目如凌空中,则元海无根,精气神三者,伤残涣散极矣。 04 辨 汗  此证初期得汗,总以温汗透及足底为最佳。汗后脉静身凉,神定志得,即为愈期。在病人得汗后,询其汗出得舒适与否,可为此证已愈未愈,及体质是实是虚之辨。 病人汗后自言体适神欢,一无所累者,则此汗确是好汗。若尚有余热,不妨再可微汗。 若汗后自觉周身不舒快,并自言不欲出汗,或汗后毛悚冷感,或汗后转侧不安,则此汗即非好汗,非惟不可再汗,更须敛其汗也。 05 辨小便  此证小便,毎多不爽,而小腹部自觉有急滞欲溺之意,有难以把小便送出之苦。 初起热不重时,用五苓散以宣膀胱气化。倘以后热蓄下焦,尿黄难出,则须用东垣滋肾丸,滋阴导火,以推动肾经气化作用。或用琥珀、肉桂、川黄柏,加麝香少许,研末糊丸吞服,以利窍行瘀,宣气通尿。 总之此证之小便不利,当思阳虚气不宣化是一层,阴虚津液内竭亦是一层,切不可徒事渗利,伤气伤津。若小便窒而阴茎缩,肾气肾阴皆竭,苟非津气来复,则小便始终难通也。 06 辨大便  此证最怕便溏泄泻,中土失运,难以载行药力。 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精气之来复,药物之补充,全赖脾胃健运为主。故此证当以保护中气为第一,而尤须病者肠胃无积滞阻夹为顺。 但病至后期,由于湿热郁蒸,肠胃每多垢滞,变生旁流及泄利;或因脾胃气弱,不能推动而热结,或不能固摄而下漏,当辨其虚实而施治。即使确有积垢,亦当慎下。在万不得已之时,唯附子泻心汤法,庶不失温下之旨。 方中大黄宜再三考虑,切勿乱投,以免阳气随伤。笔者曾遇一例,前医用大柴胡汤而致大便泄利,余用桂、附、龙、牡、知、柏、夏、陈等而宿垢竟下,足见药证相投,方能奏效。 07 辨口渴  此证初起,并不口渴,或虽渴而漱水不欲咽,迨热势渐重,则渴而喜热饮,且饮下胸痞作饱、嗳噫。 水饮不易下趋,小便之量总少,此乃由于气弱不司输化,通调之职不灵。治之之法,张聿青流气化水之法,可以参用。切须记住此渴乃是假渴,而注意化气承津之治,若恣用甘寒,则鲜有不僨事者。 笔者曾见一例,因多服甘寒药致小便全无,腹隆起如烂西瓜,按之声咚咚然,而口渴始终索饮不已。 又笔者十余年前,自患下寒腹痛,起于午夜,口渴恣饮,饮不解渴。自觉所饮只堆积中脘而不下行,饮多胸脘撑满,则倾吐而出。无奈则以水漱之,后服大剂温阳化气之药,外以葱麸热熨腹部,俟腹中聚痛既散,小便畅行,其渴始解。可见此证口渴,确非里燥真渴,实由气不化津也。 至若末期,则邪火焚如,煎熬就涸,又当别论。但以大队咸寒育阴之品救之,亦间有可生者。 08 辨噫呃  此证因其中下气虚,摄纳无权,冲逆之气不平,故多嗳噫不舒,甚或易见呃忒。 笔者曾遇一例呃忒不止证,在无意之间,按住病人当脐跳动之动脉,呃忒竟停。因反复数次,以做试验,竟能随按随停,不按即呃,其效如响斯应。 足见此证之呃忒,非寻常寒呃可比,而是由于冲气逆上,戕贼中气所致,治法惟平冲镇逆、柔肝安中为最合。其一般苦泄辛开,辛香耗气之法,当慎用之,恐耗散其气也。 09 诊 腹  腹诊是此证最紧要之诊察。盖此病之特征,在腰腹部表现最著。 病人腰部必酸重痛楚,身重艰于转侧,如肾着证之腹重如带五千钱。其腹部都板窒不舒,小腹部感觉弦急,病人喜侧卧蜷卧,以松缓腹部板急之苦。 再有腹痛一层,尤须详辨。初起腹痛,团结当脐,若有聚结,若有冷痛。此时热尚不甚,寒凝于下,气窒不化,细辛、附子、桂枝加桂,治之甚效(当参合苔脉症状)。 若至痛延满腹,板窒而拒按,脐上跳动(此时最易误下),则已呈痛甚伤气,气伤将散之势。即当加用龙牡,以防气散。 若至腹部板硬而痛,脐跳甚急,直至于脘,则精血渐亏,冲脉受伤,诸气逆上,阴火上干。此时急宜坚阴滋肾,潜阳平冲,救逆导火。医者如临大敌,全赖运筹得当,最为吃紧关头。若至脐腹板硬而觉膨,痛不可按,则失之晚矣。 笔者曾见一病人,在垂绝时神识清朗,而余手刚着其腰,尚未用按,即呼痛不已。余当时不解何故,后与吾师讨论,云此乃气散之绝候。 10 诊 脐  脐诊亦此证紧要之诊断,于腹诊中已附带论及。用再提出专论者,因此事不为吾道注意,且有不赞成此种诊法,认为当脐本有动脉,不足为诊断之助。 殊不知《内经》明言:“冲脉起于气街,挟脐而行。至胸中而散”。又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仲景特传脐筑症,谓脐筑湫痛,命将难痊。王海藏曰:脐下筑者,肾气动也。沈金鳌曰:肾间动气,下出丹田,为人身之根本。敝族颖甫先伯释此证日:阳气浮于上则自烦发热,浮阳吸肾邪上僭则当脐跳动。此阴寒上逆,冲气上冒之证。可称写实之作。 统观昔贤发明,可知当脐之触诊法,确有独到之处,而于此证尤不可忽。兹就鄙见所及,再备论之。 当脐方寸之地,诊法必须细致。凡脐上脐下,脐表脐里(即浮部深部),跳动之粗细缓急,部位之深藏浮露,皆当注意。凡跳在脐下,其势缓,其动细,其位深者病轻。跳及脐上,其势急,其动粗,其位浮者病较重。跳及脐上,势冲至,皖,如新张之弓弦者,病益甚。苟于临证时验之,诚有不少帮助也。 11 诊 足  此证多下肢不温。 以其下元虚而卫气不及肢末,故在初起时,即为病人自觉症状。足冷之程度,亦可诊断病情之轻重。 有病人自觉清冷者;有冷仅及小腿者;有冷过膝盖者;有虽冷而久按觉热者;有冰冷彻骨者。大凡上热愈炽,则下冷愈甚,此所谓格阳于上也。若作热深厥深论治,则适成虚实之反。 紧要时可用姜、葱、艾、附、桂、椒等捣烂,涂涌泉穴及足根,以帮助回阳,可补内服药之不及。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朱莘农医案》 2023-03-21 | 井冽寒泉

慢性咽炎验方

理气消梅汤 慢性咽炎,中医名为梅核气。 组方: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厚朴10克,紫苏10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知母12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甘草3克。 一般要吃十贴以上。 对咽中异物,伤寒论半夏厚朴汤对证,全咽喉痛或伴有心悸用半夏散及汤,咽喉痛左侧或右侧用甘草汤或桔梗汤。 2023-03-21 | 一代一路

天机话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在古代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等。 《明史·历一》中曾记载:“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节气的民俗宜忌 1、玩“竖蛋”游戏 据说,在每年的春分日,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将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亦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送春牛 春分日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习俗。在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日“春牛图”。送图者都是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哈,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却甸甸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称“春官”。 3、粘雀子嘴 春分日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分养生方法 1、调理情绪 此时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及月经失调,且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是疾病的多发时间,所以要避免情绪波动,调理情绪颇为重要。 2、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应当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使生活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利用生机盎然的好时机,多做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3、饮食调节 注意食物的'阴阳互补 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疾病的人此时的饮食调养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 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养生食物-草莓祖国医学认为,草莓这种水果具有清热、去火、解毒的功效。春分节气人体肝火旺盛,很容易出现口角生疮、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草莓,帮助缓解上火症状。 养生食物-芥菜春分节气前后应该适量吃些芥菜,因为食用芥菜有助去除冬季积藏在身体内的浊气,帮助人们改善春困。再者芥菜富含各种矿物质、维生素C、钙元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为身体补充营养,有效滋养身体。 养生食物-莴笋春季很容易过敏,过敏体质的人,春季务必要做好防过敏措施。建议平日里可以多吃些莴笋,因为这种食物含有能够抵抗过敏性鼻炎的某种物质,有助缓解过敏病人的痛苦。 4、中医保健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 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养生重在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 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可选择应用一些养肝、疏肝、清热的中草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二十四节气春分禁忌 1、忌大热大寒 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 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 2、忌大喜大悲 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精神疾患多发的时候,因而春分时节切忌大喜大悲,否则不利于肝气的疏泄。 可利用春光明媚时多做户外活动,或与好友结伴郊游,以保持身心平衡,此外,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同时保证睡眠质量,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3、宜定时用餐,适当锻炼 由于春分冷暖交替、乍暖还寒,人很容易出现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等。要特别注意定时睡眠,定量用餐,以达阴阳互补。 可逐渐开始晨练,以散步、慢跑、打太极为宜。春分后虽然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按照“勿极寒,勿太热”的原则,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平日多晒太阳。 2023-03-21 | 橘子胖子

几个黄芪方

黄芪赤风汤: 黄芪二两,赤芍药一钱,防风一钱,水煎服,小儿减半。 主治:瘫腿,腿自动为准,不可多服。治诸疮,或因病虚弱皆效。无病服之,不生病。 黄芪防风汤:治肛脱 黄芪四两(生),防风一钱, 小儿减半,水煎服。 黄芪甘草汤:老人小便,玉茎痛如刀割。 黄芪四两(生),甘草八钱,水煎服。 清朝时,1斤=590克,1两 = 36.9克, 1两=10钱,1钱 = 3.69克, 1钱=10分,1分 = 0.369克 2023-03-20 | 一代一路

少腹逐瘀汤

奇人王清任的奇书《医林改错》有一个药方少腹逐瘀汤很有意思。原书这个方子有两个功用。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不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起色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数。 生男生女: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则生男,合成阴数则生女。这个就当做看热闹吧,大家不要当真啊。 对怀孕三个月流产者有效,王清任分析是子宫有淤血,估计是子宫肌瘤。 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 炒小茴香七粒, 炒干姜二分, 元胡一钱, 没药 (研) 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官桂一钱,赤芍二钱,蒲黄三钱(生),灵脂二钱(炒),水煎服。 此方来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供大家参考,生男生女都一样,不要特别选择,现代社会生女胜生男。 2023-03-19 | 一代一路

长时间咳嗽不止药方:止咳散

止嗽散,组成:荆芥12克、桔梗12克、紫菀12克、百部12克、白前12克、炙甘草4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天两次。 伤寒论里有个治疗咳喘的方子,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当然如果咳嗽伴有水饮应该用小青龙汤,这里专门指一般咳嗽如支气管炎一类的。 2023-03-17 | 一代一路

一个仲景经方,专治手脚麻木没知觉

《金匮要略》中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血液流通不畅,阳气和阴气都很虚弱,就好像被风麻痹了一样,这个时候可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主治。 本方能够补气活血,是古代治疗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黄芪9g、白芍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干10g,分成7份,每天早上饭后喝一剂即可。用量仅供参考。 黄芪的主要作用就是补气、健脾和生阳,经常被用于改善因为气虚导致各种病症。 而手麻、脚麻多半都是因为气血不畅,黄芪刚好可以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效果。 桂枝能温经通络、助阳化气,在中医里面经常被用来治疗关节不利、屈伸不利等不适。 桂枝有了黄芪的益气,更能振奋卫阳之气,黄芪有了桂枝,补气固表的同时又不至于留邪,确实有一种君臣之间的默契。 白芍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养血调经、活血活络、疏通筋骨。 我们常常在柴胡散以及逍遥丸里面看到它的存在,对于情绪急躁、肝气郁结的人来说,白芍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疏散作用。 生姜大家都知道,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在这个方子里面主要起一个助推的作用,帮助温暖经脉,促进气血流通。 大枣性味甘温,能够养血益气,帮助黄芪芍药加强补气养血之功。 生姜大枣同时还是很好的调和营卫之品。 本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黄芪而成,在外可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在内又可补益虚损,以助活血。 经方大家胡希恕说,血痹为气虚血弱,荣卫双败,气血运行不能流通之病。 由于气血不充于外,所以风寒才客于内,说明血痹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气血虚于表。 借鉴血痹发生的病理原因,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义内涵出发,可以用于相似病机的多种疾病治疗。 什么时候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1、肢体无力,麻木不仁,活动不灵,或有酸痛,或肌肉萎缩。 2、身体偏胖浮肿,自汗,恶风。 3、舌质暗淡。 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糖尿病并发症、冠高血压、脑梗死、颈椎病、末梢神经炎、中风先兆等,都可以使用本方。 以关节疼痛为表现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变形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也可以使用本方。 以浮肿为表现的疾病,如各种肾病、尿毒症、贫血、高血脂、肥胖等症,也可以使用本方。 此外,黄芪桂枝五物汤还是一张适合中老年人的日常调理方,特别是适合黄芪体质。 缺少运动,虽食欲旺盛,但体质偏弱,面色黄暗,下肢浮肿,动则气喘,力不从心,甚至会有心肌缺血、胸部闷痛、头晕眼花等症状,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临床使用时,血虚者常加当归,寒凝血运者常加附子,下肢症状明显者常加牛膝,屈伸不利者常加木瓜。 但若是浑身疼痛、关节变形肿胀者,并非本方所治,当用麻黄、桂枝之类为佳。 无论疾病类型属外感还是内伤,也无论疾病发生发展,对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使用,都应以气虚血弱为根本病机。此为异病同治之理。 2023-03-17 | 一代一路

口腔溃疡的药方

现代人得口腔溃疡和痤疮往往是因为贪凉导致上热下寒,我整理了一下,这两个药方供参考。 栀子干姜汤:用栀子9克,干姜6克,煮水喝。 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脸上冒痘,大便干燥,不是上火,是总吃凉的,脾胃被伤到了,郁火始终下不去,上火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 栀子能清三焦之火,可以把上半身的火热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所以用栀子来泻火,喝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到浑浊的小便转为清白,这就刚刚好。栀子除了清热,还能除烦,就是治烦热。而干姜温中散寒。 2. 甘草泻心汤: 本来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 2023-03-15 | 一代一路

煎药用水讲究多--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煎药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当然今天我们大多数都使用自来水,但在古中医典籍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不同的水有不同的性味,因而在治疗中与药物一样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详细介绍了古人眼中不同水的功效,随着研究的进展,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会发现古人言之有理。 汤剂治病的效果,除与辨证准确与否、处方是否恰当有关之外,还与药物的煎法密切相关。其中,煎药用水的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药汤剂的煎煮,一般多用水作为溶媒(也有其他类的溶媒,如醋、酒等),先将药物浸泡于其中,并通过长时间的煎煮,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地煎出。煎药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实际上,水既是溶媒,也是药物。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许多本草著作里,水都是同时作为药物出现的,不仅如此,而且详列其性味、功用、主治。   历代医家将水分成很多种。如《医学正传》里介绍的就有长流水、急流水、顺流水、逆流水、千里水、半天河水、春雨水、秋露水、雪花水、井花水、新汲水、无根水、菊英水、潦水、甘澜水、月窟水等多种。古人之所以给水这么多名称,实际上是在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并结合了不同类型水的性能、功用而最终命名的。在古人看来,水之性并非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季节、地域、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变。   各种流水   ◎急流水 湍上峻急之流水也。因其有速急而达下的特性,所以多用以煎煮通利二便及治疗足胫以下之风药。据说有人病小便不通,很多医生不能治,而张子和只把煎药的水换成急流水,用它来煎取前药,借急流水通下之功而取得奇效,一饮而溲。   ◎顺流水 性顺而下流,与急流水下行之性类同,所以常用来煎取治下焦腰膝之证及通利二便的药物。   ◎千里水 即长流水,向东流者又称为东流水。是指水流途经之地长者,多指江水而言。江水从发源地历经千万里,一路顺势而下,流入大海,其性只下不上。《金匾要略》泽漆汤就用东流水煎药,治疗咳嗽上气,取其下行之意。正因其性下行,所以亦可用于煎煮治疗手足四末之病及通利大小便的药物。若没有江水亦可用河水代替,如渭河水。   ◎逆流水 流动过程中回旋倒流的水。古人认为其性逆而倒流,作用多偏于上而不下,所以多用来煎煮发吐痰饮的药物。   各种其他的水   ◎半天河水 半天河水就是空树穴或空竹管中的水,总之只要是在竹木的凹陷中而且没有接触到地的水都可以称为上池水,古人认为其具有灵气。传说扁鹊就是喝了上池水之后,才具有了洞见脏腑的超能力,所以才成为神医的。《医学正传》认为其清洁自天而降,没有受到下流污浊之气,所以多用来炼还丹、调仙药。 ◎雨水 雨水,即《内经》所言“天气降为雨”之雨水,但似不包括自然界所降之雪、雹等物。《本草纲目》认为雨水咸、平,无毒。并根据时令的不同分为立春雨水、梅雨水、液雨水。 - 立春雨水:其性始得春升生发之气,能资始发育万物。多用来煎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的药物。 - 液雨水:液时之雨水。立冬后10天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入液、出液间所降的雨称为液雨。古人认为,百虫之所以伏蛰与百虫饮液雨水直接相关,百虫饮液雨水后皆伏蛰,至来年春雷鸣时才起蛰,因此液雨水有使百虫伏蛰之力,所以多用液雨水来煎煮杀虫消积之药,以助药效。   ◎露水 露水,是附着于草木上的小水珠,秋天露水多时,可用盘收集。在古人看来,露水是极具养生价值的无上妙品,所以贤人雅士常采集露水以备用,或用以泡茶,或用以酿酒,或用以疗疾。   《本草纲目》中介绍的露水较多,有百花上露、百草头上秋露、柏叶上露等多种,每种都随物性迁,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而柏叶上露有明目作用。   露水中的秋露水,是在秋天露水多时采集的,此时的露水禀秋之收敛肃杀之气,多用于煎取润肺杀祟的药物。   ◎雪水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称其为腊雪(水),可能是因为一般收取腊雪而不收春雪。按我国历法,一般将冬至后第三戊称为腊,腊所在的农历十二月即腊月。依此,则腊雪(水)即农历十二月间降雪(即腊雪)所化的雪水。据《本草纲目》载,腊雪(水)有特别功用:“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实,不至蛀蠹。”   对于腊雪(水)的性味,《本草纲目》认为其性甘、凉,无毒,《本草备要》称其性甘、寒。所以腊雪(水)性属阴,为寒凉之品,用来煎煮治疗伤寒火暍的药物。   ◎井泉水 井泉水并不是井水和泉水的合称,而单指井水。清晨时第一次打的水,称为井花水,其天一真精之气浮结于水面,所以用来煎取补阴的药物。还可以用来煎煮治疗痰火、调理气血的药物。《金匾要略》风引汤用井花水煎药,治疗大人风引,少儿惊癎瘛疭等症,取其助药清热之意。   ◎甘澜水 甘澜水,也称为劳水、扬泛水、甘烂水。甘澜水的制备较麻烦,得用勺或瓢等物将盛器中的水扬起千万遍,等盛器中的水出现大量的小水珠时才成。古人认为水本来的性质是咸且重,扬过之后,水的性质就会有所变化,变得甘而轻,因此用这样的水煎药就有着特殊的效果。《医学正传》认为甘澜水可以用于煎煮治疗伤寒阴证的药物。《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之症,就是一个伤寒阴证——阳虚饮动。此方用甘澜水煎药,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之意。 另《灵枢·邪客》“半夏秫米汤”治疗阳盛于外,阴虚于内,阳不入阴的目不瞑证,用甘澜水煎药,则是取其调和阴阳之意。 ◎潦水 《本草纲目·水部》:“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即大雨或久雨后路上的流水或低洼处所积的雨水。称其是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之症,煎药用潦水,取其味薄而不助湿气利热气之意。   《医学正传》中的潦水,又名无根水,指山谷中无人迹去处,新土科凹中所存的水,因其性不动摇而有土气内存,所以多用于煎煮补益中气、调理脾胃的药物。 ◎百沸汤 百沸汤又名热汤、太和汤、麻沸汤,指烧开的热水,以煮沸百次者为佳,故称。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之症,用麻沸汤渍三黄,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之意。另外《伤寒论》中治疗热痞兼阳虚的附子泻心汤也用麻沸汤渍三黄,其用意与前者相类。   实际上,古人用于煎药的水决不限于上述这几种,还有很多未论及,如泉水、浆水、节气水等等。这些水可能都有特别的作用,但其详细机理尚未阐明。古人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给出了一些解释,有的带有机械套用整体观、取象比类来说理的痕迹,而且其文化的味道浓于医学的味道。 2023-03-14 | 井冽寒泉

难忍身上各种干燥?这三味药滋阴润燥、滋润全身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过便秘的症状,在解大便的过程中,非常的痛苦、用力,并且大便干,如羊粪状。 还伴随心情烦躁、口干口渴的情况,睡不踏实,平时还容易生气,舌红少苔。 这在中医来看,其实就是阴虚便秘了。 中医认为,我们体内的津液全靠脾的运化才能生成气血津液,有了它,我们的身体才能得到滋润,大便才能通畅。 若津液枯竭,肠道里的津液没有了,就会导致肠道干燥,大便怎么排都排不下来。 即所谓“无水舟停”,河里没有水了,船又怎么能行进呢? 肠道也是一样,肠道里津液充足了,大便自然就顺着肠道排出来了。 在治疗上常用这样一个名方,叫增液汤。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能够增加体内津液,达到滋阴润燥、通便的效果。 增液汤首见于《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1条: “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 方后吴鞠通自注:“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增液汤原方组成为:玄参30g,麦冬(连心)24g、细生地24g。用量仅供参考。 玄参与地黄皆可滋肾脏之阴,除腹中寒热积聚之证; 麦冬则质性滋润,可养胃中之阴,并治疗心腹结气。 三味药皆以滋养阴液而取效,三者共用大补阴津,体内的津液补足了,肠道就不干燥了,大便能容易解出来了。 增液汤的临床应用,也不只限于大便秘结。 在临床上阴虚内热、阴液亏虚所导致的病症,皆可以适当的运用此方。 诸如咽喉疼痛、心烦燥热、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潮热盗汗等病症,只要是属于阴虚津亏等病症的,都有应用增液汤治疗的案例。 气阴亏虚的,可以在增液汤基础上加入西洋参、黄芪等药物; 肺阴亏虚咽喉疼痛、肺系的疾病,可以加入桔梗、杏仁等药物; 心阴亏虚不足,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可以加入酸枣仁、五味子等,诸如此类。 2023-03-13 | 一代一路

治疗胃病的绝方——胃寒散

胃寒痛、胃痛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是指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等,治疗胃痛的偏方民间流传很多,经反复验证,胃寒散确是一个有效的偏方。 配方及用法: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上述生药研细过100目箩成粉,装包,一包4克,每次服一包,每天服两次。 忌:孕妇禁服。 按: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洪洞的古楼街有位魏老先生治胃病很出名,他在街上摆个摊子,并挂着一张纸,上写着:“胃癌吃一包,一时三刻管保好。有钱没钱捎一包,十人九胃少不了。” 胃炎速愈汤 组方:川黄连5g 苍术9g 厚朴9g 大腹皮9g 陈皮6g 半夏9g 醋柴胡6g 白芍9g 黄芩9g 灸甘草3g 功效:清热燥湿 疏肝和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一日一剂 ,水煎二次,早晚分服,饭后半小时服用。 药方释义: 方解:方中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健脾燥湿,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大腹皮理气以消胀,半夏降逆止呕,柴胡、白芍疏肝理气,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清热燥湿,疏肝和胃之效,则湿热得清,肝气得舒,胃气自和,胃炎安有不哉? 胃溃疡复原散 组方:鸡蛋壳30g 白芨12g 三七9g 海螵蛸9g 木香18g 枳壳 18g 延胡索24g 功效:敛疮生肌 行气止痛 主治:胃溃疡 用法:每次3-6g,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饭前服用 药方释义: 方解: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规律,胃酸分泌过多腐蚀胃粘膜所致。方中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中和胃酸,同时又有敛疮生肌的功效故重用为君药。白芨、海螵蛸敛疮生肌,可以在胃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的腐蚀共为臣药。三七散瘀止血,可以治疗胃溃疡导致的胃出血,木香、枳壳行气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用以缓解胃溃疡所致疼痛,四药合用共为佐药。多年来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溃疡,皆能应手取效,实乃是专治胃溃疡的妙药良方。 治疗胃寒胃痛,补脾胃最有名的方子当属香砂六君丸汤,具体组成百度。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 2023-03-12 | 一代一路

8个方子根除常见烦人病症,屡治屡验!

1、治胃病的中、西药秘方各一,屡治屡验,作用极佳 ! 中药方:当归、黄芪、桂枝、大枣各30克、陈皮6克,甘草20克,水煎服,日一剂3次,连服7天。 西药方:维生素c 42片,维生素B6 42片,痢特灵21片,日3次。维C片与B片每次2片,痢特灵每次一片,7天服完。 注:中药汤剂须在饭前服,西药须在饭后服。 2、祖传方供参考:主要解决胃病的根除问题。 材料:佛手、鸡内金、肉桂、荜拔、木香、高良姜、小苏打、海螵蛸、川贝母、甘草粉各等份; 将上述配置好的中药原料粉碎至80-120目,制成中药散剂。 每服5-10克,此方可以治多种胃病,而且能除病根,对于胃病早期患者一个疗程可痊愈,多年的老胃病患者2到3个疗程即可治愈。 3、蜜炼金戈马清热解毒膏的制作方法 蜂蜜糖500g,浙贝20g,川贝20g,北杏20g,桃仁20g,打粉,玄参20g,板兰根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60g,炼汁液。 服用量每天1-2次,每次1-2茶匙临床治系统治用药。 主治:上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疾病。 治一切炎症,腮腺炎等,凡由风热,病毒所引起的一切热毒、病毒均可使用(包括一切面部唑疮,青春痘,酒糟鼻等均可治。) 注意:体寒咳嗽慎用。 4、金马强身祛风去痛方的制作方法 材料:千斤拔50g,狗脊50g,川断20g,续断20g,牛膝20g,归尾30g,川芎10g,白芷10g,桃仁20g,延胡索20g,桂枝20g,半枫荷25g,丹参20g,防风20g,带骨鲜羊肉2市斤。 服用量每天2次,每天5-8碗,分2天服。 主治:全身一切痛证风湿关节炎、痛、是偏瘫中风的辅助良药,中老年人普遍适用。强身健体、壮筋骨。 5、黄归膏去足跟痛(跟痛症) 所谓跟痛症就是脚后跟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多与劳累过度、肾气亏虚有关。 黄归膏中有大毒温经的藤黄,配以温经散寒的丁香,佐以活血化瘀的当归、血竭;冰片,故能消骨刺、通经络、散郁结、止痹痛。 材料:藤黄、当归各 100克,丁香20克,血竭10克,冰片30克。 将上药粉碎后用麻油调成膏状待用。患者俯卧在床上,屈膝90度,家属一手握住患足固定,用另一手小鱼际处揉跟腱周围7-8次,然后把适量的药膏涂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在跟腱周围,3-4天更换1次。 如果是以跟下痛为主的,采用牛角按压足跟部 6-7次,再用牛角击打足跟部5-6次后用黄归膏外敷即可。 6、疏风定痛丸 材料:马钱子(制)100g,麻黄300g,乳香(醋炙)100g,没药(醋炙)100g,千年健30g,自然铜(煅)30g,地枫皮30g,桂枝30g,牛膝30g,木瓜30g,甘草30g,杜仲(盐水炙)30g,防风30g,羌活30g,独活30g。 制备方法:以上十五味,除马钱子单独粉碎成细粉外,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马钱子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作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治 风寒湿痹,筋脉不舒,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丸,日2次。 用药禁忌:按定量服用,不宜多服。体弱者慎服,孕妇忌服。 2023-03-11 | 一代一路

治阳痿之药方

1. 关幼波壮阳从肝论治抗阳痿 以往都认为阳痿是肾有问题,但研究发现,这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因此关老认为阳痿应从肝论治。治阳痿的经验方——阳痿灵(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蜈蚣一条)。 如果伴有胸闷、抑郁、喉咙梗塞等症状,可加逍遥散治疗; 如伴有胸闷、急躁、易怒、舌苔薄等症状,可加龙胆泻肝丸治疗。 另外,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规律、加强锻炼,对预防阳痿有很大帮助 2. 阳痿系因肾寒脾湿,肝木郁陷不能升发所致。 纵欲无度及手淫,或因思虑过度,或因恐惧不释而伤肾,致使肾寒脾虚,肝木郁陷,不能升发,生气不足,而见阴茎痿软不举,是病阳痿。阳虚肾寒,故症见面色白,腰膝酸软。肾寒脾湿,生气不足,故症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或面色萎黄。 健脾疏肝,滋益精血,补肾壮阳。 方药:茯苓9g,泽泻9g,桂枝9g,炒杭芍9g,全当归9g,阳起石12g,淫羊藿15g,枸杞12g,砂仁6g,锁阳15g,补骨脂9g,阿胶(烊化)9g。水煎温服。 精神疲困、倦怠无力、脊背畏寒者,加巴戟天12g,金毛狗脊15g,温阳补肾,壮腰填髓。早泄者,加炙米壳5g,温肾锁阳。阴茎痿软不举者,加仙茅6g,补肾兴阳。阳强不倒,脉现细濡、弦,关尺大者,去补骨脂,加炒小茴香9g,荔枝核9g,炒橘核9g,甘松9g,疏肝升陷。 温馨提醒:本文所涉及之方药,仅供临床中医大夫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可在当地中医大夫指导下使用。 2023-03-11 | 一代一路

治疗“血稠”的一张妙方,只需两味药,经济实惠、疗效可靠

在现在这个幸福时代,血稠的人数确实越来越多。 血稠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找上门来,就比如高血压、脑卒中(俗称中风)、糖尿病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从中医来看,血稠是因为体内水谷精微运化出现了问题,导致原本该被带出体内的物质在血液中积累过多。 又或者是痰浊使得血液变得黏稠,再加上气虚,因为气血互帮互助,其中一个出现了问题,另一个也会受到影响。 就像是一条河流,我们往河里少扔一些垃圾,对河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河流也有自我恢复的功能,就像我们人体一样,也会有自我改善的能力。 但是当我们经常往河里扔垃圾,其频率超过河流自我调节的能力,河流就会出现拥堵的情况。 对于血稠程度还不高,或者想预防血稠的话,丹楂散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传统中药里,丹参、山楂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 丹参和山楂在中药店都可以买到。 人到中老年,正气不足,活动减少,气虚是一定的,血瘀痰聚也是必然的,所以很容易出现血液黏稠。 高血脂得起来容易,要降下来可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目前,市场流通的降脂药琳琅满目,什么辛伐他汀、降脂灵、脂必妥等数不胜数,这还是比较大众化的普通药物。 丹楂散经济实惠、疗效可靠,也就成了老百姓降低血脂、稀释血液的法宝。 具体用法:取丹参60克、山楂100克,加工成粉混匀后分成20份。 服用时,每次取1份,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开水冲服即可。每天1次,饭前2小时服用。 对血液黏稠度偏高的人群,无论中度还是重度,也无论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都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服用。 如果仅有轻度高血脂,或者你的身体存在潜在威胁 (比如有高脂血症家族史,或身形较胖的中老年人) ,那只要服用上面剂量的一半就可以有效预防血液黏稠了。 丹参,其味苦、性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是这么记载丹参的:“活血、通心包络,治疗疝痛”。 山楂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个食物,我们都知道有开胃、消食的作用。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排在第一的就是降脂、降压、降糖。 痰浊就像口香糖,所以血管里痰浊一多,这血液就会变粘稠。 如果不从根本把痰给解决了,就算再怎么降脂,也是治标不治本。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如果脾虚不能把水湿运出去,就会产生痰湿,可以再加个制半夏和茯苓。 健脾燥湿化痰,同时保护你的脾胃,防止山楂吃多伤及脾胃。 其次,气能推动水液运行,如果你气机郁滞,不能推动水液运行了,也会形成痰湿的。 经常出现胸闷,腹胀,总感觉身体里有股气,并且喜欢长叹气,有时心情不好胸闷胀气的情况还会加重,这种的可以再加陈皮和佛手来理气。 血里痰浊一多,血液流动变缓,那就容易导致血瘀,若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总莫名其妙刺痛,出现淤青,肿块,同时嘴唇颜色发暗,舌下青筋粗紫,可以再加个当归和川芎。 总之,怎么搭配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只是给大家提供调理思路,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情况,一定要找大夫辨证。 2023-03-11 | 一代一路

失眠神效验方

顽固性失眠验方:地黄180~500g 肉桂5~10g 取地黄180~500g,加适量的凉水煎煮,煎药时,不用泡,直接煮就是了。先把地黄放到沙锅里,加水,以水漫过药物两横指(一般的是一横指,因为这里只有一味药,故而,可以加水多点)为度,放在火上煎煮,火力不要太大,中等就成;等水烧开后10分钟的时候,给锅里放肉桂5~10g,再煎煮10分钟,关火,沏药;再加适量的凉水,煎煮至水开后10分钟,把药液沏出,和第一次煎煮的药液混合。晚上临睡前半小时顿服,也就是一次把两次煎煮的药液喝完。 失眠病人,如果舌质发红的,处方中的地黄需用生地黄;如果舌质不发红的,则需用熟地黄。 失眠轻的病人,处方用量为地黄180g,肉桂5g;失眠特别重的病人,处方用量为地黄500g,肉桂10。用药之后大便质稀,颜色发黑,这是正常的用药反应,停药之后大便即可恢复正常。 2023-03-09 | 一代一路

戒酒方,适度饮酒

戒酒方: 大白(槟榔)30~50克 泡白酒半~一斤,七天后服用,即可戒酒。 供需要戒酒朋友参考。 2023-03-08 | 一代一路

白癜风验方

1. 墨旱莲90g,白芷60g,何首乌60g,白蒺藜60g,沙菀子60g,紫草45g,重楼45g,丹参30g,苦参30g,苍术24g,自然铜30g。 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勿泄气。每日3次,每次6g,开水送服。 另外,用肉桂30g,补骨脂90g,水、酒各半浸泡1周后搽洗患处。(云南省老中医来春茂验方) 古道瘦马按: 我曾用此方治2例轻证患者,一例男性,头部患铜钱大白癜风,一例10岁女孩,少腹和大腿根处一元硬币大小白癜风,均用此方三个月治愈。患大面积白癜风者没有治过,效果不知怎么样,如有机会可以试一试。 2. 赵炳南验方 鸡血藤30g 首乌藤30g 当归30g 赤芍30g 红花30g 黑豆皮30g 防风30g 白蒺藜60g 陈皮15g 补骨脂15g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 功用: 养血活血,通经络,祛白斑。 用法: 每服一丸,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方中当归、赤芍、红花养血活血;首乌藤、鸡血藤养血通络,取“四藤”方义,以调和阴阳;白蒺藜、防风疏风;补骨脂、黑豆皮补肾乌须;陈皮理气和中;以上药物共奏养血益气疏风,中和气血之功。 3. 千古名方——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鲜姜9克(切碎)、麝香0.15克(绢包)。 【用法】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头发脱落,用药3付发不脱,10付必长新发。 耳聋年久,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1日2付,20-30年耳聋可愈。 白癜风、紫癜风,服3-5付可不散漫,再服30付可痊。 紫印脸,如3-5年,10付可愈,若10余年,20-30付必愈。 青记脸如墨,30付可愈。 妇女干劳,服此方3付或6付,至重者9付,未有不全愈者。 小儿疳证,用此方与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3方轮服,未有不愈者。 大人每日1付,连吃3付,隔1日再吃3付。若7-8岁小儿,两晚吃1付。3-4岁小儿,3晚吃1付。 以上验方均出自名方或名医,供大家参考。 2023-03-07 | 一代一路

柚子皮和它一起煮,血液不粘、血栓不再长,冬天不怕脑中风

柚子皮+鱼头: 药膳是中华饮食和医药界的精华,更是我们老百姓防病养身的不二之选,而在诸多药膳中,有一个地方的药膳更是有名,就是广东的靓汤。 为我们推荐的 柚子皮炆大鱼头汤。 说到柚子皮,很多人都是直接扔掉了,更别说吃了,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在冬天这个时候吃些好着呢~柚子皮还含有抗氧化的黄酮类物质,这些物质都对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有着显著的作用。 中医认为,柚子皮味甘、性稍寒,具有理气消食,润肠通便等功效。 现代营养学认为,柚子皮含有可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柚皮苷,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脑中风。 配合以形补形的鱼头,姜蒜温调柚子皮寒性,且去鱼腥味,特别适合脑血管意外高发的冬季保健食用。 柚子皮炆大鱼头 【材料】柚子皮一个,大鱼头1个,酱油、姜、蒜、葱,白酒适量。 【制法】柚子皮去外皮,切块出水,反复抓出水份以备用,鱼头洗净,切成两半,再放锅内用油及姜蒜香煎后,再将柚子皮加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清水(要浸泡到所有食材)及酱油、少量白酒炆40分钟,让柚子皮充分吸收鱼头的味道即可。 【禁忌】无特殊禁忌 这道药膳鱼头透着柚子的清香,柚子皮也吸饱了鱼头的鲜味,嘴上过了瘾,身上也暖了,还能把最让人头疼的脑血管病挡在门外! 柚子皮化痰止咳 【材料】柚子皮一个,水一锅。 【制法】先削去柚子皮的青黄表皮,留下白色的“棉絮”内层。 用开水煮柚子皮10分钟后捞起,用清水泡浸一段时间,挤干水分,再用清水浸泡,直到把柚子皮中的青涩味去掉后,切成块状食用。具有暖胃、化痰、润喉等食疗作用。 【方解】柚子的外层果皮为常用中药橘红,含柠檬烯和派烯等挥发性物质。 这类物质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多变稀,有利于痰液排出,具有良好的祛痰镇咳作用,是治疗老年慢性咳喘及虚寒性痰喘的佳品。 柚子皮治冻疮 【材料】柚子皮一个,水一锅,干辣椒适量。 【制法】用晒干的柚子皮煮水,烧到很浓时取此水热敷冻伤处,但破皮之处忌。热敷的温度要注意,刚开始时,毛巾温度不可太烫,可抖抖热气再敷。 【注意】这种方法需要耐心和长期坚持(即使好了,也最好坚持到冬天完结),可以促进冻伤的恢复和有效杜绝或减轻来年重犯。 如果冻伤处没有破皮的话,可以放几个干辣椒加入。锅和毛巾最好是单独使用的,煮好的水不需更换,但每次一定要煮开,加入新水一定要延长沸水的时间。 2023-03-07 | 云里雾里

老年痴呆高发,分享一个益精填髓的古方,滋肾阴、补肾阳

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的《黄帝内经·素问·宣明论方》,能够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地黄饮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发现地黄饮子能有效防治老年痴呆。 中医古籍文献中没有对老年痴呆的病名记载,根据临床症状,将老年痴呆归属于中医学“呆病”“善忘”“郁证”“癫痫”等疾病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的病位在脑,其病机归结为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本、痰瘀阻窍为标。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足则脑髓充,脑髓充则人思维反应灵敏。 《内经精义》中有记载:“肾主藏精,……,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故精足则令人体魄坚强,智慧聪颖。” 《本草备要》中有记载:“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 伴随年龄增长,肾精渐渐亏虚,肾精亏脑髓无以充养,神机失用而渐致痴呆。 因此说明神明与肾精关系密切,而肾精亏虚、脑髓不足是老年痴呆发病的根本原因。 古籍有云:“年四十阴气自半”,人到老年脏腑机能减退,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浊瘀血的产生,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上蒙清窍则会导致痴呆。 正如《石室秘录》中记载:“痰气最盛,呆气最深。” 《景岳全书》中也有记载:“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 综上所述,肾精亏虚,痰瘀阻窍均可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 因此,在治疗老年痴呆时,要注重补肾填精,兼活血化瘀祛痰。 原方为熟干地黄12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各15g。 熟地黄、山萸肉能够滋补肾精;麦冬、石斛、五味子能滋肾阴; 肉苁蓉、巴戟天、附子、肉桂可温肾阳; 远志、茯苓、菖蒲能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薄荷疏肝解郁又能增强开窍作用;生姜、大枣调和诸药、调和气血。 由此可知整个方药能够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补肾与化痰开窍相伍,标本兼治且以之本为主。 由上述可知,地黄饮子的功用与老年痴呆肾虚、痰瘀的病因病机相符,因此地黄饮子及其化裁方能够用于防治老年痴呆。 肾与人体生、长、壮、老息息相关。人在50岁左右,是身体由盛转衰的节点。 通过调节肾阴、肾阳功能,使身体阴阳平衡,恢复原动力,能有效预防痴呆发生。 2023-03-06 | 一代一路

一味中药,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男女通用

自《神农本草经》始,菟丝子用于临床数千年,自古即为补肾助阳、益精养阴、固护冲任之要药。 与其他补肾阳、滋肾阴药不同,本品既补阳又补阴,且补而不峻、润而不燥。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居,主生殖、藏精,主骨生髓,司二便。 若肾阳不足,肾气不固,上述功能都会出现障碍,导致阳痿、早泄、遗精、滑精、不孕、不育等病症。 菟丝子温肾助阳益气,皆可发挥功效。 其一,阳痿。 本品单用即能壮阳起痿,但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而增效。 从历代治疗阳痿的方药看,本品可以说是治疗阳痿之要药,很多治疗阳痿的方剂均以菟丝子作为方名。 如《扁鹊心书》菟丝子丸,以菟丝子500g,附子120g为丸,治疗肾虚阳痿、精神疲乏、腰膝无力等; 《圣济总录》菟丝子丸,用菟丝子900g,小茴香、青盐各90g,浸药酒煮,为丸服,治疗肾虚阳痿、腰酸无力。 其二,遗精早泄。 肾主闭藏,若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精关不固,可致滑精、早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玄菟丹,用菟丝子、茯苓、莲子肉制丸,治疗心肾虚所致遗精白浊。 《古今名方》载,以菟丝子与补骨脂、山萸肉、仙灵脾合用,名壮肾固精汤,治疗阳痿、遗精、早泄。 此三病多合并发生,与肾气不足有关,故多同治。 其三,不育。 肾主生殖,若肾阳虚、肾精不足,可导致不育。 上述遗精、早泄、阳痿病重者,也可严重影响生育功能,故上述诸方均可用于治疗不育。 此处所论,主要针对精子异常之不育。 《古今名方》载益精补肾汤,将菟丝子与补骨脂、桑螵蛸、覆盆子、何首乌合用,治疗精子稀少及精子活动力低下。 若与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可以治疗性腺功能失常性不育。 其四,遗尿溲频。 肾主水,主闭藏,若肾气不足,封藏失职,可导致老人尿频、尿后余沥及小儿遗尿。 《本草正义》说“溺有余沥,则肾阳不布而大气不举也”,并认为菟丝子“唯此善滋阴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 即谓本品通过补肾阳,益肾气,促膀胱气化而达到缩泉止遗尿之功效。 其五,腰膝酸软。 菟丝子补肾阳,“坚筋骨”,又能“去腰疼膝冷”,故为治疗腰痛、腰膝酸软之要药。 《本经逢原》称其“合补骨脂、杜仲用之”效佳。 《是斋百一选方》以本品与杜仲等分为末,山药糊丸下,盐汤下,治腰痛。 若与鹿茸、黄芪、川断、附子等同用,本品强腰固肾之力更为明显,如《太平圣惠方》之黄芪丸治五劳七伤、风寒羸瘦、腰膝冷痛等。 其六,耳鸣耳聋。 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之耳鸣耳聋,菟丝子亦为要药。 肾阳不足者,常配伍山药、鹿茸、附子等,如《太平圣惠方》之薯蓣丸; 肾精不足者,常配伍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制首乌; 肾气不足、虚阳上扰者,可于上方中配伍磁石、生龙牡。 其七,筋骨痿弱。 菟丝子补肾阳,益肾精,坚筋骨,故对于先后天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者有效。 如《三因极—病证方论》加味四斤丸,以菟丝子与鹿茸、当归、熟地、牛膝等配伍,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主治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行走无力。 中药具有多靶点作用,不能只看到一般作用,还要深入挖掘。 徐大椿说过,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 皆强调专病专方专药,临证才能游刃有余。 中药也是一样,比如菟丝子,归属于补阳药中,但还具有安神、明目、消斑、强肾健骨的功效。 因此我们应善于学习总结,将现代的中药药理作用结合临床。 辨证论治,深入挖掘中药功效,发挥最大可能性。 2023-03-06 | 一代一路

斑秃的验方

斑秃 处 方:熟地、首乌、肉苁蓉各15克,女贞子12克,桃仁、红花各9克,赤芍、川芎各6克,红枣7只、葱头3枚,生姜2片,米酒少许。麝香1克(分二次冲服),若无麝香可用白芷6克入煎。 用 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疗 效:曾治三十多例经治不愈患者,均愈。一般需连续用药一至三月方收效。 以上验方仅供参考。 2023-03-06 | 一代一路

几个常见的助阳中成药

几个常见的助阳中成药 强阳保肾丸,能够补肾助阳,主要成分是淫羊藿、阳起石、肉苁蓉、葫芦巴、补骨脂、五味子、沙苑子、蛇床子、覆盆子、韭菜子、芡实、肉桂、小茴香、茯苓、远志,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软、精神倦怠、阳痿遗精。 桂附地黄丸,能够温补肾阳,主要成分是肉桂、附子(制)、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参茸三鞭丸,能够补肾助阳,益气生精。主要成分是淫羊藿、补骨脂、阳起石、覆盆子、金樱子肉、枸杞子、牛膝、鹿茸、鹿鞭、狗鞭、驴鞭、锁阳、韭菜子、菟丝子、续断、熟地黄、大青盐、人参、肉桂、附子、八角茴香、杜仲、白术、地黄、川芎、木香。用于肾阳不足,肾阴亏虚引起:阳痿遗精,两目昏暗,精神疲倦,腰膝无力。 回春胶囊,能够补肾,益精,助阳,润燥,主要成分是海马、蛤蚧、仙茅、鹿鞭、牛鞭、狗肾、阳起石、肉苁蓉、五味子、鹿角胶、韭菜子、淫羊藿、刺五加浸膏、黄柏。用于肾虚腰痛,神疲健忘,阳痿不举等症。 2023-03-03 | 一代一路

天机话惊蛰|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的风俗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节气养生 1、提升气血,阴阳调和 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起来,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2、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3、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4、惊蛰应养足睡眠 人体的皮肤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惊蛰过后,气温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 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也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气温回暖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因此,惊蛰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精力支持。 5、惊蛰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悦 快乐的情绪会加快体内系统的循环,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 而怒气伤肝,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6、惊蛰宜做和缓运动 春季的自然界呈复苏之势。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此时,人体各脏器的功能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运动器官也不例外,如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若运动幅度大,运动量大,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以,应以和缓的运动为主,如走路、慢跑、打太极拳等。 7、惊蛰重在保暖 惊蛰节气逢“九九”到九尽,冷空气活动还比较频繁,需要注意防寒。 预防惊蛰易得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就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腮腺炎、肺炎等。 8、惊蛰应适当多吃温热食物 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生发、壮盛,此时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御寒助阳。 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香菜、生姜、葱,这些食物性温,味辛,可以驱散风寒,抑制病菌。 9、惊蛰应少吃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春天里,人体的肝气容易亢奋,名医孙思邈有“春日应该省酸”之说。 虽然适量酸味对补养肝气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经亢奋的肝再摄入过多的酸味,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伤及脾胃。 10、惊蛰应适当多吃甘味食物 甘味对补脾气最有益,脾脏强健了,可以辅助肝气。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润燥、补气血、解毒及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有助于脾的运化作用。 性温味甘的食物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板栗;肉类如牛肉、鲫鱼、鲈鱼。 2023-03-06 | 星座优享

不仅仅是和事佬!聊聊被低估的甘草

甘草以其味甘甜而得名。然甘与甜虽字义相近,究竟甘较甜含义为广。说之甘字,“五味之美好者为甘”,即言甘味已远远超出甜味之外。 《名医别录》谓:“甘草温中。”经诸实践它所指的温,乃温养之义,中即甘味归脾,补益中气之不足,凡病之由于脾虚气弱者均宜用之。 张仲景先生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共250方,用甘草者120方;《伤寒论》113方中,以甘草作为方名(如炙甘草汤)或方名中有甘草者(如麻杏石甘汤)就有15方。 究其用意,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缓和峻烈 中医学治法虽多,总的来说,不外补、泻两个大类。虚实为察病之纲要,补泻为施治之大法。补者补虚,即所谓“虚者补之”;实者祛邪,即所谓“实者泻之”。实证当用泻法,即祛邪之法,药多猛峻。 一般地说,猛峻之药虽利于病,但正气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在不妨碍祛邪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正气的损害?仲景选取了甘草。 如伤寒太阳表实证,为风寒之邪束表,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咳嗽、脉浮紧,当用辛温解表,所以选用了麻黄、桂枝,以解散在表之风寒,佐之以杏仁,和之以甘草。 甘草在这里主要起缓和麻、桂峻烈之性的作用,虽非汗解不可,但要尽量做到“汗而毋伤”。 又如寒邪直中,即寒邪不经三阳(太阳、阳明、少阳)而直接侵入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或伤寒之邪,在表不解,由于邪气重、体质弱、治疗又不当(如早用大剂清热药或泻下药)而传入三阴,证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不止,脉沉微欲绝,这是少阴证的里阳衰微,急当回阳救逆,用四逆汤。 方用干姜、附子,大辛大热,以消阴寒,而挽欲亡之阳,但姜附之性,非常峻烈,所以和之以甘草,使之成为“有制之师”,尽量减少姜附辛热伤阴的副作用(真的伤阴就要加人参,即四逆加人参汤)。 再如白虎汤,主治阳明里热,证见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者,即用甘草、粳米来缓和大剂石膏、知母的寒凉,以顾护胃气。 当然,仲景有时也用与甘草药性相近之药大枣来代替甘草的,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即是用大枣去缓和葶苈之猛峻;十枣汤,即是用大枣去缓和甘遂、大戟、芫花之峻烈,但大多数处方还是用甘草作缓和之用。 2、协调诸药 甘草有调和百药的作用。当病情需要,一张处方中有寒、热两种不同药之时,就要用甘草来协调。 如桂枝汤治营卫失调,发热畏风,汗出脉缓,既要用桂枝、生姜激发卫阳,又要用芍药、大枣滋养营阴,再用炙甘草,桂枝得甘草辛甘化阳,芍药得甘草酸甘化阴,两组不同作用的药物,因此而协调起来了,营卫既调,阴阳自和,则其病可愈。 3、缓解急迫 虽然和上述缓和之“缓”同是一个“缓”字,但用意不同。前者是缓和峻猛药的药性,这里是缓解急迫的症状使之舒缓的意思。 例如芍药甘草汤,治疗汗后阴伤之“脚挛急”,不可屈伸,就是取芍药、甘草缓急止痛的协同作用。后人用此方治疗头痛、胃痛、呃逆、痢疾,也都是取其缓急之功。 《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则用甘草合大枣、小麦甘润缓急,治疗“脏躁”,证见悲伤欲哭,数欠伸(频打呵欠)、忧郁恍惚或烦躁不安者。 4、逗留药性 甘草之性缓和,所以有时用它来与干姜等药物配伍,逗留其药性,使之不至速下,而徐徐发生作用。 例如甘草干姜汤,药仅二味,治疗泛吐清冷水,寒证胃痛、腹痛、遗尿、小便数,病属中寒,即用干姜大辛大热温其中,而用甘草缓以留之。 四逆汤中用甘草,也有这样的意思。《伤寒汇要分析》指出:四逆汤用甘草,即寓“重剂缓投”之意,“其目的为使药力相继,缓缓振奋其阳气,而驱散阴寒,譬如春临大地,冰雪自然溶解。” 当然,甘草本身也有“补中气、通经脉、利血气”的作用,在四逆汤以及炙甘草汤中则兼取它这样的功效。 5、补益中气 甘草又有补益之功,补益用炙甘草则补力增强。《神农本草经》说它“长肌肉”、“倍力”、“坚筋骨”,李东垣说它“补脾胃、润肺”。 《金匮要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即上方加黄芪),治疗虚劳腹痛,腹中拘急,气血阴阳不足,即以炙甘草配芍药、桂枝、生姜、大枣、饴糖、黄芪,今人用以治疗虚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效。 又如仲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也是取炙甘草、大枣、人参补中气而充血脉,配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滋补阴血,再用桂枝、生姜、清酒行血气、通经脉。今用治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风心病,而见心悸、短气、早搏,每收捷效。 又如甘草泻心汤适用于中虚、寒热错杂,证见乏力、干呕、胃部痞满、肠鸣、大便稀溏者,即用炙甘草、人参、大枣补胃之虚,黄芩、黄连之苦降与半夏、干姜之辛开以除痞。 再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之桂枝、茯苓同用,有通阳化饮之功,甘草、白术同用,则意在崇土制水,这也是甘草用于正邪兼顾,补泻兼施处方中的例子。 6、解百药毒 甘草“解毒”之说见于《神农本草经》,后世认为甘草所解之毒,一是“百药之毒”,如《千金要方》说:“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有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验如反掌”。 仲景治疗痹证、历节病,用附子、乌头者,必用甘草,如著名的太阳风湿三方(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以及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 用甘草既以缓痛,又可以留恋乌附之性,使其缓和持久地发挥作用,也寓有解毒之意在内。二是用于中毒,如《金匮要略·杂疗方》即用甘草解食牛肉中毒。后世更广泛地用甘草来作解毒之用。 7、泻火利咽 生甘草有泻火之功,而“诸疮疡毒,皆属于心(火)”,故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有利咽止痛之效。如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治疗“少阴病,咽中痛”,此外还有甘草汤及甘草配桔梗的桔梗汤。 后世治风热上攻所致之咽痛,多以桔梗汤为基础方。临床常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此外,甘草也用于治茎中痛,如后世方导赤散(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 8、止咳祛痰 《本经》并没有甘草“止咳”、“祛痰”的记载,仲景治咳嗽方多用之,但随寒热不同配伍,如痰热咳嗽用甘草与麻黄、石膏、杏仁配伍(麻杏石甘汤),寒饮咳嗽用甘草与茯苓、五味、干姜、细辛配伍(苓甘五味姜辛汤),即并不用它作咳嗽专药。 后世始有意识地多用甘草治咳,今人更有甘草片、棕色合剂“中药西用”,用了几十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说明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不可不察,单味药的作用不可能取代中医理法指导下产生的复方。 事实上,痰湿壅盛之咳嗽多痰,胸闷苔腻,用甘草反而不好。上海就有人用平陈汤(平胃散合二陈汤),去甘草,效果不错。 梦境是现实生活的映射,想知道你的梦境有什么详细含义吗?点这描述你的梦境获取运势预测答案! 从上述可知,仲景是最善用甘草的。而仲景处方中不用甘草者,却更耐人寻味。纵观仲景全书,凡是痰、食、气、虫、水、湿、瘀,急需攻逐而正气抗邪尚有力者,都不用甘草。 2023-02-28 | 先天玄易

祖传治疗荨麻疹特效方

一般三付就好,6付痊愈,忌辛辣1个月。 防风20g,荆芥20g,透骨草20g,艾叶15g,双花15g,白鲜皮15g,苦参15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当归25g,黄芪30g,甘草10g。 过敏者加地龙8g,羌蚕6g,蝉衣10g。 2023-02-28 | 一代一路

老年痴呆药方

中医书认为肾精亏虚,痰瘀阻窍均可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 在治疗老年痴呆时,要注重补肾填精,兼活血化瘀祛痰。 药方:熟干地黄12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各15g。 熟地黄、山萸肉能够滋补肾精;麦冬、石斛、五味子能滋肾阴; 肉苁蓉、巴戟天、附子、肉桂可温肾阳; 远志、茯苓、菖蒲能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薄荷疏肝解郁又能增强开窍作用;生姜、大枣调和诸药、调和气血。 由此可知整个方药能够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补肾与化痰开窍相伍,标本兼治且以之本为主。 由上述可知,地黄饮子的功用与老年痴呆肾虚、痰瘀的病因病机相符,因此地黄饮子及其化裁方能够用于防治老年痴呆。 肾与人体生、长、壮、老息息相关。人在50岁左右,是身体由盛转衰的节点。 通过调节肾阴、肾阳功能,使身体阴阳平衡,恢复原动力,能有效预防痴呆发生。 2023-02-27 | 一代一路

裴正学“秘而不传”的几个小土验方

01 鸡肝散 砂仁9g,朱砂12g,海螵蛸30g,苍术15g,芒硝30g,鸡肝1个。先将4药共研末与鸡肝捣,布包煮熟,晒干与朱砂共研为末,每日1g,早晚分服。 主治小儿乳积、虫积、食积,症见面黄肌瘦、头发矗立、食欲不振,或腹大青筋,嗜食沙石、土者。(《中医杂志》1966年1期)口诀:砂海苍茫一只鸡。 02 藻虫散 海藻30g,水蛭6g。共研细末,分为20包,每服1包,每日2次,黄酒冲服),治疗噎膈。(《中医杂志》1966年1期) 03 五矾液 五倍子6g,五味子6g,明矾6g,精盐2g。先将五倍子、五味子、明矾水煎,取上清液与精盐混合,再煎水,取上清液200mL,外用。治疗迎风流泪、目赤红肿。 04 止痉散 全蝎6g,蜈蚣6g。研细末,分8次服,每日2~3次,治疗手足抽搐、全身痉挛瘾疯。(《中医杂志》1966年1期) 05 白龙丸 藁本、细辛、白芷、川芎、甘草,主治妇人中风、遍身疮疥、手足顽麻、偏正头痛、鼻塞胸闷。 口诀:川甘白藁细。 06 八解散 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甘草6g,半夏6g,陈皮6g,厚朴6g,藿香12g,葱白9g,生姜6g,大枣10g。主治虚人感冒、胃纳欠佳。 口诀:六君姜枣葱朴香。 07 消注汤 当归12g,赤芍6g,党参12g,黄芪15g,半夏6g,陈皮6g,山药15g,白芥子3g,金银花15g,甘草3g。治疗皮下结节、肿块异物。(《江苏中医》1966年2期) 口诀:四保二山白花草。 2023-02-26 | 一代一路
关注:(3) 文章数:(6915)
+关注本站 订阅号:106
    天机APP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天机易学院
天机APP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