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字的《道德经》成就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
在今天,我们不妨读一读《道德经》。
用老子的大智慧,获得精神上的大清凉。
老子的“清凉”主要表现在三个字上面:
柔、静、慢。
这三个字是人生的大修炼、大修行。
人生如果能做到这三个字,便能从容不迫。
柔
至柔驰骋至坚
柔,可以说是老子的第一法宝。
《道德经》贵柔。老子赞美水、婴儿、女人(雌性),主要就是因为他看到了阴柔的力量。
柔,就是阴柔、柔弱、柔韧……
柔首先是生命的特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和草木都一样,有生命的时候,身体都是柔的,死了以后身体就会慢慢变僵硬。
柔又不仅是生命的特征,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老子说,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水却最能克制刚强。
老子用了一个词非常形象:驰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所认为的柔弱能战胜刚强,谦虚能赢得尊重的这样一种状态,也符合了大道的规律。
看似强大的东西却不能长久的存在。
看似柔弱的东西,却有很强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是,要用一种谦虚而低调的状态。
静
静为躁君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此处的静,有归根后的寂静,又有看待事物循环往复时的冷静。
此“静”比“阔达”更安宁,更理性。
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
在面对花花世界的时候,你能清空杂念,心中清明。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
静能克服人身上的烦躁、焦躁、急躁。一个“静”的人与一个“躁”的人在一起,必然处处占优,占上风。静,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慢
动之徐生
《道德经》第39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
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
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
“徐生”是针对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这个时代,更为需要。
社会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紧张,却不知是为了什么。这与“动之徐生”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不如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
慢不等于懒惰,不等于停滞不前。
慢是对生活中风景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
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慢生活的真谛。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20-01-06 10:26:40